缤果盒子创业团队。资料图片 |
在寻求新增长点的传统零售业巨头和电商簇拥下,这种建店快、人工少、成本低、灵活部署的无人便利店,在建构新消费场景的同时,也带来不小的想象空间,成为2017年一时火热的概念。
支持和争议从未停止,正如每一次商业创新诞生时那样。在这场无人零售的浪潮中,创业公司鱼翔浅底,迅速生长,而其中起步较早的缤果盒子已经在一年间成为网红企业。
屡败屡战的“无人店主”
在缤果盒子创始人陈子林的办公室采访时,记者没想到这位带着复古板框眼镜、略显拘谨却儒雅的创业青年,有着丰富的连续创业经历,甚至可以说是一位“屡败屡战者”。
从2005年在北京创办了Dragonwings,开发实时路况地图手机APP——Tiger,到2008年做出了共享自行车早期尝试,陈子林都因为踏早了一步而错过了“风口”。
2013年10月起开始做生鲜电商时,商业模式很简单:用户在微信上下单,然后公司负责2小时内把水果配送到家。“我们算是首创这种模式的鼻祖。”陈子林说,“下单界面上买东西的‘+’按钮,也是我们发明的。”
迫于资金压力,陈子林放弃在成本昂贵、竞争者多的北京,在老家中山启动缤果水果项目。从第一天爆仓到日均60至80单,再到一年后交易额达4000万元,2015年7月,缤果水果已经像模像样,总共融了1310万元,但和融资以亿计的每日优鲜、本来生活相差甚远。再加上2015年8月突袭的股市大幅波动,O2O生意几乎被资本市场打进地狱。
只有成本更低,才有活下来的可能。
陈子林想在密度高的小区放置一个冰箱,配送人员将水果集中放置在这个地方。送达冰箱之后,通知用户下楼拿,免运费。用户会收到一个二维码,凭借二维码可以打开冰箱拿走自己的订单商品。
2015年底,冰箱式无人售卖机的试点获得了成功。这时候,陈子林又想,能不能把冰箱当成自动售卖机,卖一些饮料,把每个月的电费赚回来?没想到,这样一个灵感,反而促成了缤果水果后来的转型。“既然都能在冰箱里卖东西赚钱,为什么不搞一个无人便利店?”
当时,团队当中很多人都对转型方向不看好,上一轮获得的融资也所剩不多。同时,生鲜电商项目已经实现了盈亏平衡,公司虽有负债,却不会失血。但是,陈子林看到了缤果水果增长的天花板,如果不转型,扩张就会受阻。
这一次,陈子林的直觉告诉自己,风真的要来了。
陈子林力排众议,下定决心推动项目转型。从生鲜电商到无人零售,面对如此巨大的战略跨度,对于资金的迫切需求让陈子林饱受压力。2015年底,陈子林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卖掉自己在北京的一套房子筹钱,妻子为此和他冷战了两个月。
最终,陈子林卖房子筹措了300多万资金。同时,一些好友也在此时雪中送炭。
2016年2月,缤果水果开始从生鲜电商转型为无人便利店。陈子林沿用了“缤果”的名称,给新项目起名为“缤果盒子”。
5个月之后,缤果盒子无人便利店有了第一代产品原型,一个4平方米的空间,一台铁架子用于陈列商品。这时候,陈子林的想法才真正得以验证——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场景内,基于对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缤果盒子团队通过给商品添加电子标签的方式,自动感应配合电子支付,无人零售模式得以基本实现。当年11月26日,缤果盒子正式入驻中山市三乡镇一小区。
资本如海燕般嗅到了即来的暴风雨,缤果盒子的1亿元A轮融资十分顺畅,2017年3月花了两周就拿到投资意向书,5月到账,投资方有GGV纪源资本、启明创投、源码资本、银泰资本。
定位于“小区的智能云冰箱”
今年7月份,记者在一家位于上海的缤果盒子无人便利店外看到,它的外观方正像一个玻璃集装箱,约15平方米左右。
微信扫码公号,注册后进入,三面墙围着一圈2米高的货架,摆着休闲副食,中间有个1.5米左右的小货架,主要是进口酒水和日化用品,边角的两个冰柜存着满当当的饮料。缤果盒子结算时需要消费者把商品随意放在收银台上的“商品识别区”内,显示器实时显示商品的价格并生成付款链接,随后扫码支付。
目前,缤果主要有三大品类,食品、饮料、非食,每家店SKU平均600个,未来要做到800个。
记者注意到,店内常有顾客光临,但很少形成排队结账的情况,多数为年纪在20到40岁之间的学生、白领或家庭主妇。有顾客表示自己经常来此购物,“感觉很现代,适合快节奏生活,24小时营业很方便生活。”
新生事物从来不乏争议,尤其是被外界冠以新业态的增长点。其中一个观点就认为无人售货机缺乏新意,“无人便利店是升级版无人售货机”。
“即使是说让人能够走近‘无人售货机’,那也已经是很大的进步。实际上我们做的是让工厂批量生产便利店。”缤果盒子创新研发中心副总裁王良旗说。
如果仅仅就无人便利店的购物感受来说,目前它与扫码支付的自动售货机并无多少不同,但是创业者的野心却在于利用时间(24小时)和空间上(家门口与小区门口之间)的空白点创造出新的零售场景和客流。
“缤果盒子,本质上是一个渠道。”陈子林想要通过前端无人化、后端数据化的方式,最大程度地提升整个渠道的效率,同时也让成本降低。“我们把消费者需要的或者可能需要的商品,提前放在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我们的定位是小区的智能云冰箱。”
在投资人和外媒观察家眼中,无人便利店的创新之处更多在于移动支付、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逐渐成熟的技术的整合应用,这像是一种“精致”的牛刀小试,力图做到“盒子”虽小,五脏俱全。
新零售被赋予的期望之一是借助大数据分析,零售将不再千篇一律。“无人零售店所用到的包括摄像头在内的各种传感器,能捕捉客人在进店后的一举一动,这些信息回流到云端后,通过算法模型,可以得到许多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王良旗说,信息不仅能够分析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还能够对消费行为作出预测。
从2016年12月起,缤果开始全力研发图像识别技术,2017年9月宣布将陆续升级识别系统。同时,缤果盒子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也即将商用。这对王良旗来说,又是一场挑战。一方面有大量工业化的操作,需要重新开模、打样,周期就有三四个月;一方面各地的商品不同,机器学习的样本还需要继续扩大,让机器变得更聪明,提高识别准确性。
近两年,人力成本的上升倒逼零售业寻找成本更优的解决方案,无人便利店就是一次积极探索。它被认为可以降低传统零售业的人工、房租成本问题。
15平方米的缤果盒子可售卖的数量与40平方米传统便利店相当,15平方米的盒子造价约10万元,40平方米的便利店投入约40万元,盒子的成本投入约为便利店成本的1/4。同时,缤果盒子自带升降系统,能随时移动位置;相比传统便利店,减少了装修和拆迁所造成的成本损失。
陈子林说,在理想状态下,盒子密度足够高,每个盒子的人力和后台成本摊薄,日销300元就可以盈利,结合毛利计算,每月2500元是理想状态下的每个盒子的总体运营费用。但目前未成规模下,缤果方面透露,日销800元才能盈利。
目前对于无人便利店的集体困惑还是落地难,身份不明确,也收到过投诉。有专家表示,盒子落地都必须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在城市规划的商业用地上才能铺设。
这也促使缤果加强获取政府的认可以及与物业的签约合作。除了雅居乐、丹田股份、佳兆业、远洋集团、君胜集团等二三十个全国连锁物业签约外,缤果还和北京门头沟区政府、鄂尔多斯市政府合作,将批量落地盒子。
到目前为止,缤果已经在全国29个城市落户200多家店。
风口与路口上的新零售业
创业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在11月,缤果盒子被曝发生内部矛盾,高管离职、员工被强行辞退。有匿名的缤果盒子员工在脉脉上称,缤果盒子股东陈卓彬将佛山倍便利商贸有限公司大门上锁,门禁拆除,并贴出了未盖有公司公章的9张员工违纪开除通知书。
倍便利为中山市宾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参股公司,宾哥公司运营的无人便利店就是“缤果盒子”。
11月24日,缤果盒子针对此事发布声明,称因经营理念差异,原倍便利执行董事、兼任缤果盒子项目执行副总裁谢群已于2017年10月申请离职,陈卓彬为倍便利的新任执行董事和法定代表人,被开除的9名员工一直拒绝接受公司新执行董事管理。
据记者了解,倍便利为负责缤果盒子旗下供应链品牌倍便利华南运营事务的子公司,其中宾哥公司持股75%,谢群个人持股25%。
有业内专家分析,此次内部矛盾虽然尚不会对缤果盒子造成致命冲击,但这次阵痛也算是对其自身的一次提醒,无人便利店公司都盯上了社区市场,但想做社区市场可能没那么容易。
商务部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中认为,“资本搅动便利店市场,无人便利店的兴起为便利店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 尽管还是早期,无人便利店的内部战场已是血雨腥风。
品牌商近水楼台先得月。娃哈哈宣布与深兰科技达成合作,伊利也计划在2000多个社区推广与深兰合作的无人便利微店,从而加强在终端渠道上对用户、库存等数据的掌握。传统零售业也不闲着。继欧尚、大润发后,沃尔玛也在6月初推出自助杂货售卖亭,依托供应链和品牌优势,延伸小业态业务。
以Amazon、阿里巴巴为主的电商平台更不用说,早早为突破电商天花板备好了出路。
在大企业孵化之外,还掺杂着数十个创业公司。面对巨头们的入场,陈子林说:“这么大的事早期一定是伏地前行,我们有这个心态,我们一直在底层摸爬滚打。”
对当下的缤果来说,开店依然是最紧迫的,“争取到2018年底,我们有5000家店,翻30倍。”陈子林说。
在不少人眼里,无人小店也不可过度“放大”。联商网新零售顾问团秘书长李礼认为,纯无人便利店的市场份额应该会很小,对传统便利店略有冲击,但也不会很大。
IDG资本副总裁楼军表示,零售业讲求效率的本质不会变,无人便利店减少人工、提高能效符合趋势,将会很快普及开来,但对传统零售业冲击有限。
其实,无人便利店更多带来一种新气象新契机,但实打实地讲到未来的发展,关键在于落地环节,最大的瓶颈还是供应链、选品、品控、物流等的运营能力。达晨创投合伙人齐慎认为,对新零售来说,核心仍是三个问题,厂商的成本是不是更低、商品品类是不是更好更全、给用户的体验效果是不是更好,这三点做到了就有机会,因此供应链很关键。
此外,无人便利店发展还与政府管理息息相关,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无人便利店的税务、用地性质、运营执照等问题有利于这一热点的成长。在受访中,缤果盒子高管也坦言,无人便利店的发展,首先急需政府对行业的规范和定性。“目前,我们会集中在政府有指导方案的区域进行铺设,这样既能够符合政府的规定,同时在一定范围高密度铺设也能逐渐形成商业良性循环,形成示范作用。我们希望通过实践中的效果和数据让政府看到新技术带来的改变。”
也有观察家仍然对无人便利店持保留态度,社区商业研究者王利阳认为,“如果无人便利店可以采取稳妥一些的发展方式,集中资源和资金,走区域精细化运营的路线,没准还有机会,但若是坚持互联网快、狠、准的烧钱抢地打法,则有可能步之前社区O2O公司的后尘。”
在大众创新的热潮中,无人便利店也站上了风口,到底能被吹多远还是要看“吨位”,在未来,无人化可能会延伸到标准化和信息化的服务业态中,比如无人图书馆、咖啡馆、快餐厅、生活馆等。“无人”标签的背后,既是制造业、科技、零售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代产物,也是又一次勇敢者奋不顾身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