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庚尧 出版:东方出版中心 |
政府实行食盐专卖,民间自然有人钻政策空子。走私食盐,可是死罪,但因为利润极高,一些人往往铤而走险。私盐贩子获利丰厚,他们蓄养的私人武装,甚至成为改朝换代的推手。譬如唐末黄巢,老家山东菏泽,三代都是私盐贩子。王仙芝原本也是贩私盐的。这两个私盐贩子,摧毁了维持近三百年的大唐江山。元末更是典型,朱元璋起义的经费,大多由私盐贩子提供。
一把盐,看似普通,可又岂止仅仅是一把盐,里面有血,有泪,有仇杀,有王朝更替,蕴含着华夏的时代沧桑。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梁庚尧,以宋史研究为中心,涉及盐业等两宋社会经济问题,其最近出版的《南宋盐榷》一书中所收各篇论文,以南宋盐产区与营销区划分为依据,对盐榷先作分区探讨,重点在于各区产销规制、施行实况的异同与演变,及盐户、盐商境遇的变化;最后跨越不同盐区,讨论规避政府控制的私盐以及南宋政府如何为确保榷入而防治私盐。
本书是南宋食盐政府专卖制度的研究著作,从不同角度探究了南宋盐业的地理分布特点、兴盛与衰敝过程、政府法令的推动与成败、私盐的产生机理与防治等问题。政府经由对产销过程的控制,以提高盐价的方式,从盐榷中获得丰厚的利润,用来支持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财政。以四川为例,自实施引盐法后,盐榷收入大增,支持了当地大军的军费。尽管增加财政收入一直是盐榷的重要目标,盐户与盐商的待遇,却也随着时势的演变而有变化。
至于消费者,在盐榷制度下必须买贵盐食用,或是遭受抑配,甚至在配销的情况下缴钱而无盐可领。可是他们也有另外一项选择,那就是购买私盐食用,在沿海产盐地区,连地方官的家属都有人会购买私盐。私盐盛行,妨碍了官盐的销路,也成为影响政府盐榷收入的最大因素。私盐既有市场,利之所在,于是吸引更多生产者从事生产,更多商人从事运销。这些结成群体的私商,所运销的有时不仅是盐货,还包括茶、酒及其他商品,并且携带武器,抗拒追捕,伤害民众。当政府的控制能力较弱而又缉捕较紧时,往往激为变乱,影响到社会的安宁。
作者旨在探究,在国运兴衰、吏治良窳、财源划分、地理环境、经济景况等因素影响下,盐榷与南宋财政、民生的关联。本书主题明确,析论周密,对宋代盐业史研究更臻完备而全面,折射出宋代社会经济的某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