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巫 鸿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以圭璧钟鼎为国之重器的礼制艺术时代如何兴起,又如何衰亡,演变成以宗庙、宫殿与墓葬为主体的建筑性纪念碑时代?长安如何彪炳不同时期统治者的荣耀?一座座零散而无言的坟茔和祠堂,如何诉说一个个普通家族的懿德?这些具有明显公共意义的礼仪美术传统,又如何在汉代以后转化为艺术家打造个人历史的艺术行为?这部引发了围绕东西方治学理路大讨论的学术专著,尝试打破美术史研究中的门类之别,以“纪念碑”这一西方古代艺术的核心概念为线索,将装饰、图像和建筑艺术纳入更大范围内的艺术发展变化中,据此重构中国古代美术的宏观叙述。作者希望,对这种变化的复原能更好地了解在一个变化的社会中,艺术和建筑是如何发展并发挥功能的,如何表现道德或价值体系,如何支持和影响社会群体和特殊政治个体的法则,如何满足个人的野心和需求。有评论认为,本书足以与福柯的《词与物》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