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的已经够多,却没有交谈。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说话。这里的“说”,包括发短信,通过微博、微信、QQ等社交网络工具跟好友交流,还有就是发帖“灌水”。这个时代带给了人们如此多样的表达选择,但也造成了尴尬——而今已经非常普遍的现象是,我们在跟家人、朋友、同学在一起的时候,都对着自己的手机,相互之间的交谈却寥寥。
我们在想方设法避免交谈。工作场合中,哪怕是办公桌面对面的同事,也会通过通讯工具和邮件进行彼此联系,而不是通过交谈来达成沟通。在很多学校里,孩子们之间的友情,也慢慢变成了建立在手机上、电脑上、网络游戏中的联系,平时之间的言语交流则要少得多,不仅如此,更加危险的是,学生的同理心状况变得很糟糕,失去了学习眼神交流、倾听和关心他人的机会。
避免交谈,改为社交网络沟通,很重要的诱因就是借此增强我们对于事物的控制感,避免拒绝、冷场、无聊、表达错误的尴尬。手机、电脑看似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点。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科技与自我创新中心主任、临床心理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雪莉·特克尔指出,手机等移动设备让人们感觉良好,自认为话语总会有人听到、可以随心所欲的转换注意力,并且,永远不会孤独和无聊——但这完全是错觉。聚会中众人捧着手机的冷场状态,其实每个人都清楚这非常无聊,没有人发声,也不会有人倾听。在家庭、工作场合中,交流的减少,已经使得人与人之间充斥着疏离感。
雪莉·特克尔在其所著的《重拾交谈》一书中指出,而今的中年、青年人都应记得,远离交谈,“代表着逃避自己作为(孩子)良师益友的责任”;远离交谈,实际上就已经忘记了生活的本质,而成为了新技术、新设备的奴隶。这本书倡导重拾交谈,重新训练自己的说话和倾听,重新努力构建基于交流的亲密关系。
重拾交谈,必须从重拾注意力开始。书中指出,而今,美国的成年人平均每6分半就查看一次手机,而许多人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44%的人从来不关机,不在少数的学生上课时,用笔记本电脑做笔记,同时还会用手机查看社交网络的更新。我们以为这会增强我们对于各类事物的掌控感,但事与愿违,我们的注意力被切分成支离破碎,“我们已经习惯了追求即时满足、快节奏和不可预测性”。
重拾交谈,要学会独处。独处,专注于自己要做的事,安于暂时的孤独,而不是放任自己的注意力在网上,散漫的浏览、聊天,可以帮助我们凝聚注意力,而这种能力是交流时保持彼此尊重的关键。书中特别指出,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学会独处其实是学会或强化自主思考的不二法门,反之如果在课程和网络社交之间频繁切换,没有给自己留下独处的空间,相反会带来持续的无聊感。
重建家庭交谈,对于培养交谈的自觉和技巧,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这代人的家庭生活,看上去与上几代人没有太大差别,甚至还有所扩展,比如,我们的“朋友”就要比长辈们的宽泛得多。但细细一想,就不难发现,而今的家庭生活已经被电子设备严重侵蚀,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变得非常少,许多父母在跟孩子相处时,会频繁去“瞄”自己的手机,反过来,孩子在听父母讲话时,注意力更多的放在社交网络或游戏界面上,完全把对方的话当成了耳边风。书作者建议,家庭成员相处时,要拿开甚至关闭电子产品,在可能的情况下“创造没有电子产品打扰的时间和空间”,要避免专注于手机、电脑、电视而漠视亲人。
在友情关系中重新注入交谈,将大大提升朋友关系。朋友聚会相互看手机而不交谈,或者交谈中只谈论手机上的内容,这属于电子产品对于朋友关系的侵蚀,会让人们对他人变得更加缺乏耐心,也缺乏同理心。同样,要摆脱电子产品的束缚,加深、加密交谈,才可能为爱情保鲜,让双方持续拥有亲密感、好奇心与爱的悸动。
《重拾对话》书中对于技术、远离交谈的课堂(教学方式)损害青少年成长,提出了严厉批评。许多学者、教师都已经发现,习惯于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学生,注意力更加涣散,在记录课堂笔记时也更可能全盘记录,变成一个“记录机器”,而不是开动脑筋从老师所讲、所板书的内容中去发现重点。近年来风靡的慕课,在推进优质的教学内容普及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却斩断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学效果令人怀疑。
要推动社会发展趋向积极,更好的维护公共利益,也有必要促使人们重拾交谈。一些互联网观察家此前已经指出,网络使得信息获取空前便捷,也加剧了群体极化现象,即人们更加方便的屏蔽不喜欢的信息和对象,而沉浸于自己喜欢的内容。重拾交谈对于人们具有一定的挑战意义,将迫使人们学会跟意见相左的人交谈,认识到立场和意见不同的人的存在,从而真正做到对于价值多元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