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获悉,军民融合正在向纵深推进。 一方面,各地积极创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平台,着力培育和打造大型军民融合企业,另一方面,“民参军”也将在准入门槛、投资渠道、资金扶持上获得更大程度鼓励和支持。
科技部网站14日消息,目前河北省相关部门已共同培育认定24个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和572家军民融合型企业。2016年,河北省军民融合产业总收入突破1800亿元。“十三五”期间,河北省将积极创建京津冀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培育1000家军民融合型企业。
陕西省对军民融合项目持续进行资金扶持。截至目前,陕西省设立的军转民专项扶持资金共支持军民融合产业项目276个,财政扶持资金4.2亿元,带动投资210多亿元。2016年陕西省军民融合产业总收入达2476亿元。到2020年将打造10个百亿级和10个50亿级军民结合大集团大公司,4个500亿级军民融合基地和6个200亿级园区,新培育300家军民融合创新型企业,军民融合产业总收入达3500亿元以上。
近日湖北省政府召开的军民融合发展专题会议上,湖北省长王晓东表示,要加快推进更多军民融合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湖北,积极创建各类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区、产业示范基地等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平台,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打造一批军民结合型大集团大公司,更大力度鼓励“民参军”,坚决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加快调整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中央层面,今年以来,军民融合屡被强调。
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
8月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指出,必须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离不开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全国工商联军民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徐乐江在8月9日召开的全国工商联军民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民营企业凭借多年来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培养的机制优势、创新优势和效率优势,有能力也有实力在军民融合深度融合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民营企业是实现武器装备建设创新超越的一支新生力量,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生力军。
以往民营企业在“民参军”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参军”路径窄、军民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成为影响军民融合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如今,这一瓶颈将获得大程度突破。
国防科工局近日发布的《2017年国防科工局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强调,在深化“民参军”方面,将着力促进资本层面的“民参军”,并围绕投资、税收、准入等领域,继续优化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积极引导各类社会投资主体参与国防科技工业投资建设,扩大军工投资的渠道和来源。
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龙红山指出,下一步国防科工将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新一轮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进一步打破军民界限,面向所有承担军品任务的单位,按照“核心、重要、一般”对能力统一分类,一般能力主要通过市场配置资源,重要能力发挥政府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双重作用,核心能力由国家主导,形成“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格局。开展军工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推动产权主体多元化,实现资本层面军民融合。
龙红山还表示,在围绕军工开放、市场准入、资源共享、产业发展等方面,也将落地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加强军民遥感、通信、导航等卫星资源的统筹规划、建设和使用,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和政策。还将着重推动《军民融合促进法》出台。修订《国防科技工业社会投资领域指导目录》和《国防科技工业社会投资核准和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下放和减少政府对社会投资领域的审核,除战略能力外,鼓励各类符合条件的投资主体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