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袖里乾坤——鼻烟壶
2017-08-11 作者: 韦夏怡/综合整理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民国 内画肖像诗文鼻烟壶

清 涅白地画珐琅人物故事图鼻烟壶

清 黄地套绿料螭龙纹鼻烟壶

十八世纪 粉红料套黄福寿纹鼻烟壶

清 鸡油黄地鼻烟壶

清 玛瑙巧雕高士图鼻烟壶

清 涅白胎画珐琅莲池鸳鸯纹鼻烟壶

    集实用与玩赏功能于一身的鼻烟壶,自清代首创以来,便深得社会各阶层的青睐。上至皇帝、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对其喜爱有加。1994年,国内第一次举办了鼻烟壶拍卖专场。时至今日,鼻烟壶精品愈发受到藏家的关注。

  16世纪至18世纪,卷烟还没有普及,风靡全球的消遣品是鼻烟。其原材料烟叶经过烘烤、去茎,研磨成极细的粉末,再加入薄荷、冰片、麝香等名贵药材,发酵,最后密封蜡丸中陈化数年甚至数十年,方可使用。鼻烟最早由印第安人发明,自14世纪便在欧洲各国的皇室、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随着传教士进入中国,鼻烟于明代末年传入,被认为能治疗头痛、牙疼、感冒等疾病。

  鼻烟用什么盛装呢?欧洲人惯用盒或玻璃小瓶。国人长期以来用小瓷瓶盛装药品。鼻烟引入之后,也是用小瓶盛鼻烟,之后演化出各种材质的小瓶,得名“鼻烟壶”。鼻烟壶分两部分,其上为壶盖,连着烟匙,其下为壶身。使用时,用烟匙从烟壶内舀出一点鼻烟,置于鼻前吸嗅,被认为可以明目、通嚏、怯疾、解疲劳。

  康熙皇帝第一次南巡途中,欧洲传教士毕嘉与汪如望将备好的礼物呈上,康熙只留下了鼻烟。成书于康熙四十年的《香祖笔记》载:“今世公卿、士大夫、下逮与隶妇女,无不嗜菸草”。菸,通“烟”;菸草即指烟草。在1943年编著的《古玩指南》中,赵汝珍甚至这样写道:“无论贫富贵贱无不好之,有类于饮食睡眠,不可一日缺其事。几视为第二生命,可一日无米面,而不可一日无鼻烟。”如若说鼻烟已成为男女老少生活中的必需品,难免有夸张之嫌,但从这些描述中,我们不难体会到鼻烟及鼻烟壶早就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盛行于世。

  实用性之外,精美的鼻烟壶深受帝王重视,并逐渐具备了收藏价值,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如雍正款画珐琅梅花鼻烟壶,由雍正皇帝亲自审定督造。《养心殿造办处》记载,(雍正三年)“总管太监张起麟交珐琅红地白梅花鼻烟壶一件。传旨:尔等照此鼻烟壶画下样来,嗣后如做鼻烟壶俱照此样烧造。”

  道光帝素以勤俭闻名。即便如此,他也无法割舍对鼻烟壶的钟爱。故宫博物院藏《道光帝喜溢秋庭图》描绘了道光帝携后妃、子女在庭院中赏花嬉戏的场景。图中,道光帝手旁有两只鼻烟壶,其一为白玉质,其二或为翡翠制成。《咸丰帝便装行乐图》中,咸丰帝一手慢摇羽扇,一手轻握烟壶,可以想象他时不时吸一下鼻烟,神清气爽,悠然自得。这或许是咸丰帝最乐于让人见到的行乐情境。

  俗话说“上有所行,下必效之”。据说,和珅得势时,看上了另一位大臣要进贡的烟壶。因为没能从大臣那里索得,就在这件烟壶被献进宫之后,从宫中直接取走。嘉庆四年(1799年),在和珅府邸抄家时,发现了2000多件鼻烟壶,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的鼻烟壶数量不相上下,足以看出和珅对鼻烟壶的重视。

  或许正是因为这份重视和珍爱,烟壶常作为贵重礼物赠送。据清代著名书画家赵之谦在其《勇卢闲诘》中记载,从乾隆、嘉庆朝时,皇帝、皇后就用鼻烟壶赏赐或馈赠各地官员、各国使节,如“乾隆二十二年,孝圣宪皇后南巡,赐淮北惠济祠鼻烟壶一”,再如“若朝鲜、南掌、英吉利……琉球诸国,先后来朝者,皆赐玻璃鼻烟壶、瓷鼻烟壶及鼻烟有差。”

  鼻烟壶虽小,盈手可握,但无论从形状、题材、制作工艺而言,皆可谓包罗万象。制作过程集绘画、书法、雕刻、烧造、镶嵌等诸多工艺于一身。

  按照材质和制作工艺,鼻烟壶可以分为:料器类、陶瓷类、玉石类、有机材质等。产量最大、最为常见的,要数料器鼻烟壶。其主产地有山东博山(清代称益都县颜神镇)、苏州、扬州、北京和广州。从康熙至清末,无论官方、民间,均有生产。

  今天,玻璃制品随处可见。类似玻璃的料器看似不足为奇。但在清代,料器地位极高。清代沈豫在《秋阴杂记》中说,在众多烟壶种类中,最好的要数“烧料套红,以藕粉地为上”。藕粉地,赵之谦解释为微白、色若凝脂的玻璃。沈豫还提到,达官巨商常以羊脂玉和翡翠烟壶为最好,但他们不知道最早的烟壶都是料器类的,其他的都是后来才有的。在沈豫看来,料器烟壶由于历史长,最为贵重。

  官方一直颇为重视玻璃类鼻烟壶的烧造。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宫成立了官办玻璃厂,从博山和广州选调了一批技师和工匠,并有德国技师作为技术指导。清宫造办处《活计档》中记载,雍正六年(1728年)规定三大节(端午节、万寿节和春节)每节烧造料器鼻烟壶一百个;乾隆元年(1736年)改为万寿节一百,端午、春节各六十;乾隆十年又改为每节六十;嘉庆又改为端午、春节各六十,从此在官方烧造过程中成为定例,直至清末。偶尔,皇帝也临时下命烧造烟壶。民间生产的料器烟壶烧造品类、质量虽逊于宫廷,但产量也不小。

  今年春拍期间,华辰拍卖也特别推出了《荷香书屋藏鼻烟壶》专场,其中大部分拍品曾在苏州博物馆展出,并著录于著名收藏家张宗宪先生藏鼻烟壶展览图录《金玉满堂·掌中宝——香港张宗宪先生藏鼻烟壶特展》。其中不乏精彩的料器烟壶。如清代鸡油黄地鼻烟壶,以鸡油黄及棕黑色两色彩料制成,纹样如水墨波纹晕散开来,亦似层峦叠嶂,江山如画,纹饰独到。侧面刻“玩雅轩”三字刻款。有学者认为带有此种款识的鼻烟壶多为瘦长形。

  除纯色料鼻烟壶,料器鼻烟壶的制作工艺多样,其中以套料和料胎画珐琅较为难得。套料,即不同颜色料叠加套在一起。沈豫所说“烧料套红”,即为套料之一种。因不同色料的燃点相近,套叠的同时,又要雕出精美的纹样,殊为不易。华辰拍卖一件十八世纪涅白地套六彩螭龙纹鼻烟壶,即为此中精品。涅白料地上套黄、红、紫、粉、蓝、绿六色料,每色琢为一条螭龙,形态各异,生动传神。以涅白地套六色料的鼻烟壶一般只有皇亲贵胄方能拥有,螭龙纹在清中期更是内府特有的纹样。这种以不同料彩雕琢的螭龙纹烟壶,于烧制技法上非常复杂。世界几大鼻烟壶收藏中也常见到同种类鼻烟壶。

  另有一类料胎画珐琅鼻烟壶,更为名贵。料胎画珐琅最初见于清初。因料胎与料彩熔点相近,烧制难度极高,故而成品率很低,存世量较少,文献中也极少看到帝王将料胎画珐琅烟壶赏赐臣下。2011年,香港邦瀚斯秋拍中拍出了一件清乾隆玻璃画珐琅西洋仕女鼻烟壶,成交价2530万港元,刷新了当时中国鼻烟壶拍卖的世界纪录。今年华辰拍卖也有一件清代涅白胎画珐琅莲池鸳鸯纹鼻烟壶,涅白料为胎,其上以珐琅彩绘莲池鸳鸯纹样,河汉清浅,莲叶翩跹,荷花盛放婀娜,一对鸳鸯戏水荷叶间,清丽明雅。足内以蓝料彩书“乾隆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此件鼻烟壶也曾于苏州博物馆展出并著录。

  香港曾拍出的清乾隆玻璃画珐琅西洋仕女鼻烟壶,刷新了当时中国鼻烟壶拍卖的世界纪录。国内鼻烟壶拍卖的最高价诞生于中国嘉德拍卖。2011年,一件清乾隆款御制鼻烟壶拍出了782万人民币的高价。此件烟壶采用了铜胎画珐琅的工艺,烟壶两面各绘一欧式仕女,人物线条流畅,颜色柔和绚丽。在香港及欧美国家的拍卖中,也常看到烟壶收藏大家的藏品,如香港邦瀚斯已连续推出玛丽和庄智博夫妇烟壶拍卖专场,现在的鼻烟壶世界纪录就是在2011年的专场中诞生的;佳士得拍卖也相继推出了《小有洞天——J&J鼻烟壶珍藏》专场……而国内的此类专场相对数量较少,鼻烟壶市场似乎也有内冷外热的现象。事实上,西方国家首先刮起了一阵较为系统化的鼻烟壶收藏热。1968年,美国中国鼻烟壶协会成立,即今天的国际中国鼻烟壶协会,成立至今已有成员500多人。此后,世界各地也陆续成立了许多鼻烟壶专业研究团体,如新加坡牛车水鼻烟壶学会等。甚至有学者认为,世界上大部分重要的鼻烟壶收藏及研究专著,都在国外。近年来,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整体发展,鼻烟壶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广大藏家的喜爱和追捧,烟壶的最高拍卖纪录也在不断地刷新。但由于这个市场整体起步相对较晚,有人认为未来仍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或入滇南采翡翠,或翻沧海探珊瑚。或倩巧匠剔髹漆,或涂秘色烧宣炉。方员奇巧无不有,有时依样成胡卢。”正如清代著名书画家赵之谦在《勇卢闲诘》中所记载的这几句歌谣,鼻烟壶虽小,但其中可见名家巧匠的琢磨描绘,天地自然的酝酿蕴藏,包罗万象,异彩纷呈。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南方基金

留城或返乡 高龄农民工陷两难困境

留城或返乡 高龄农民工陷两难困境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对高龄农民工群体而言,年迈后如何落叶归根是他们人生的下一个“路口”。

·“打补丁”又“钉钉子” 北京储备更多楼市调控工具

VR“爆红”:用户满意度不足五成

VR“爆红”:用户满意度不足五成

眩晕感是VR眼镜的通病,这种眩晕感比观看3D电影要明显得多。

·网络婚恋诈骗"围猎":"老套路"为何还能"钓上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