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曲 贾尼·德西 2017 纸上水彩 |
大宅 阿洛伊斯·莫斯巴赫 2010 布面油画 |
911腕表D14-01 王鲁炎 2014 布面丙烯 |
奥地利艺术家阿洛伊斯·莫斯巴赫作品展厅 |
《相遇亚欧》系列展览的每一部分都呈现来自不同亚欧国家的当代艺术作品。这些艺术家的活动与思想,都彰显当今美学对话中的诸多元素和理念。在展览上也会存在各位参展艺术家作品之间形成的某种对话,但本系列展览更为聚焦的是,他们各自对艺术创作的个性化呈现。此系列并没有偏好任何媒介、方法论导向、倾向或年代,而是本着开放和自由的原则来邀请艺术家。
《相遇亚欧》艺术计划的首个展览邀请了三位艺术家,包括中国的王鲁炎、意大利的贾尼·德西(Gianni Dessi)和奥地利的阿洛伊斯·莫斯巴赫(Alois Mosbacher)。《相遇亚欧》系列展览的基本理念,是力图创建由亚欧艺术家重要作品组成的独特藏品系统。这一系列的首个展览邀请的三位艺术家,代表20世纪50年代初出生的那一辈人。他们生于冷战、世界分为两大对立阵营之时;他们见证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冷战结束、新经济体制的出现、亚洲经济实力的崛起、全球恐怖主义的产生及发展、阿拉伯国家既享有空前的繁荣亦遭受兵连祸结。这一辈人转而在80年代和90年代改变当代艺术的范式,站在多元全球化的平台上,开启全球性对话;立足多元身份的基础,形成具有人类学意义的崭新感受力。
王鲁炎的绘画作品具有线性、素描般、精准、客观及机械的特征,似乎旨在避开任何情绪、抒情或轶事风格的主题。王鲁炎运用颠覆性的反讽和尖锐的逻辑,再加上透明、客观、清晰且明确的视觉语言,揭示了人们对安全感的偏执需求及其中存在的矛盾现象。武器的设计者和使用者的目标就是摧毁他者,而通过王鲁炎的作品我们能认识到,这必定不可避免地导致摧毁自我。正是因为他的作品如此清晰透明、理性客观,所以潜藏在看似理性的机械结构之下的含糊意义和悖谬的矛盾才得到充分的解析。
贾尼·德西的绘画和雕塑呈现出他作为思考者对人类存在这一问题所生发的强烈焦虑;他害怕在模糊和混乱的现实世界中迷失自我,害怕失去自己的发言权及塑造形象的艺术能力,害怕丧失通过隐喻来诉说生命及责任的才能。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贾尼·德西的声音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浪漫主义者的声音,他从精神上对抗虚无主义、空虚与冷漠。他是一位主见十足的艺术家,其视觉隐喻强而有力、激动人心。他通过暴露自身恐惧的手法揭示出:若无关乎人类走向的任何信念或远见卓识,我们将会面临重重危险。贾尼·德西选择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的受难者形象,并加上对古老图式和传统范式的重新诠释和重新引入,完成了非常夸张的自画像。
阿洛伊斯·莫斯巴赫描绘出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有谜般的不确定物体、奇怪而不可言明的形状,还遍布自然和人工结合的元素,神秘杂乱、迷宫般的空间充斥着花草树木的森林和田野。莫斯巴赫的绘画世界为现实世界提供诗意盎然又富有感染力的视觉隐喻。他将我们的现实世界比喻成模糊无序的、上演着一系列大小事件的剧院舞台。这些事件之间,并无任何清晰的内在结构,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却似乎受制于无形、隐晦和非理性的规则。他笔下如画的涂绘世界,看起来浑然天成,好像大体上充分可信,表现的几乎显然是自然生长的、鲜活的有机物。这些明明是我们最熟悉和亲近的,而在他的作品中这些既不咄咄逼人,也非萎靡不振,这令人感到似是而非。阿洛伊斯·莫斯巴赫以颠覆性的方式,让我们面对隐藏在自己内心的、甚至被遗忘的那片天地。在那里,无拘无束的、鲜活有力的想象力依旧涌流,可能与不可能相互交织,幽趣的不确定感等待被发现。
王鲁炎、贾尼·德西和阿洛伊斯·莫斯巴赫,这三位艺术家与我们共处于同一个时代,他们创造的每一个独特的想象世界都充满着当代的力量。《相遇亚欧》系列的首个展览凭借参展艺术家的创作所蕴含的力量,引导我们换一种视角去思考当今社会对人类的存在及活动的理解。这些作品,不仅为亚欧相遇而搭建桥梁,而且给予我们扣人心弦、抚慰心灵的美学体验。
(作者罗兰·艾格,1954年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是当前欧洲最杰出的策展人和艺术史学家之一。曾任法国圣埃蒂安美术馆馆长和维也纳路德维希基金会美术馆馆长,同时也是新落成的那不勒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创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