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来临,巴西社会的消费能力迎来大考。在巴西,母亲节是仅次于圣诞节的又一“消费大节”,更是衡量巴西零售业活力的晴雨表。
巴西信用保护服务机构和国家商店联合会预计,2017年的母亲节期间巴西将有1.09亿人为家人购买礼物。不过,仅10%的人表示他们会比去年花费更多的钱。
根据预计,今年母亲节期间巴西有27%的消费者打算花费比去年更少的资金用于购买礼物,38%的消费者的消费预算与去年持平,更有25%的巴西消费者表示自己不会在母亲节期间购买礼物,消费热情大打折扣。
不只是节庆消费,日常生活中,巴西家庭也在“节衣缩食”。咨询机构尼尔森最近对巴西8200个家庭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为了减少支出,各个家庭想出了不同的“节流”方式。7%的家庭减少了外出就餐以及休闲娱乐的次数,5%的家庭减少了服装消费,更有许多家庭选择通过更换便宜品牌的方式减少支出,选择这一做法的家庭比例在两年内翻倍。即便是那些坚持购买自己喜欢品牌的22%的巴西家庭,他们的购买次数也明显下降。
对于热衷消费的巴西人来说,束手束脚地进行消费并不符合他们的消费习惯。他们之所以少花钱甚至不花钱,主要是因为挣不到钱,手里没钱可花。
与已出现复苏迹象的巴西经济不同,巴西社会的就业情况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失业率甚至仍然呈现上升趋势。数据显示,巴西2015年底的失业率是8.5%,2016年底是11.5%,今年3月巴西的失业人数达到了破纪录的1420万。家庭收入的大幅下降,促使民众不得不减少支出,以达到收支平衡。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其消费的调整力度更大。
数据显示,巴西社会C、D、E收入阶层的家庭均下调了支出,只有高收入的A、B收入阶层的支出仍然高于收入。总体来看,巴西家庭的收入水平已经退回到五年前。正因为如此,巴西央行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巴西很可能陷入“无就业增长”困境:经济虽然增长,但失业率却居高不下。
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无法拉动内需。巴西老百姓的“菜篮子”质量如何不只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还影响了外界对巴西经济的预期。
5月初,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国际下调了今年巴西经济的增长预期,并对巴西的信用评级继续持观望态度。惠誉国际的巴西主管拉斐尔·格兹称,巴西国内的一些信心指数有复苏的迹象,但投资和竞争力仍然比较低,失业率还处在高位。此外,在内需方面,没有看到强劲的复苏势头。
不过,乐观的预期也依然存在。巴西图利奥·巴尔加斯基金研究员安德烈·布拉斯认为,高失业率主要影响贫困人口,消费的复苏也会从低收入阶层开始,今年下半年或许会开始看到就业的复苏,然后慢慢地刺激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