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诺娃墓碑 |
托尔斯泰墓 |
卓娅墓碑 |
踏进这座公墓,就像走入一座“露天雕塑博物馆”。在俄罗斯,很多墓碑都是由著名雕塑家或建筑师设计的。新圣母公墓里没有沉重的哀伤,艺术家们通过雕塑这种无声的语言,和凭吊者们一起重新解读着墓主人的一生。
赫鲁晓夫墓碑整体由黑白两色构成。左边是截成三块的白色大理石相交叠,右边由四块黑白相间的方形花岗石摞成。赫鲁晓夫头像置于黑白组合的花岗岩方洞中。黑白两种不同的色彩,似乎是雕塑家对赫鲁晓夫一生功过参半的评判。
芭蕾舞艺术家乌兰诺娃的墓碑则是由一块通体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正面有一个跳芭蕾舞的人形浮雕。只见舞者足尖轻轻点地,四肢柔韧灵动,恍惚间,这只美丽的“白天鹅”似乎从未离去,她只不过是去了一个更美的舞台,在那里继续向人们展示真正的美。
苏联卫国战争中著名英雄姐弟卓娅和舒拉的墓碑位于墓园深处。卓娅的墓碑雕塑表现的是她被德军施以绞刑前一瞬间的神情与姿态,睹之令人心碎,同时也令人肃然起敬。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墓碑则是由他的浮雕半身像和保尔式军帽、战刀组成的。也许是由于作家后来因健康原因双目失明,雕塑家特意没有雕刻眼球……
“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穿行于这一个个墓碑间,拜谒和欣赏的同时,内心也与一段段历史和一个个人物展开静静的对话。墓碑上的鲜花,更有动人之美。
而有时没有墓碑,却更令人心动。
在位于莫斯科南部的小城图拉,有一个名叫“亚斯纳亚波良纳”的庄园,这个名字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明亮的林间草地”。这里是俄罗斯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家,《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传世著作都是在这里写成的。如果在金秋时节来到这里,美如一幅幅油画的景色便会映入眼帘,红色、黄色的叶子就像画家随手甩出去的油彩那般厚重。通往庄园深处的大道悠远、静谧,路两旁挺拔的白桦仿佛是在替托翁欢迎来访的客人。庄园里没有任何人工修葺的柏油路或石子路,百余年来“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穿行在这条古老的土路上,周围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每隔数十米便有一块简朴的木牌立在路边,上边书写着从托尔斯泰作品里摘录的片断。读着这些优美的句子,人们仿佛听到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正在很近的地方,娓娓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走到树林最茂密处,那座绿藤缠绕的白色二层小楼便是托尔斯泰的故居了。故居里的陈设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虽然托翁出身贵族,但故居里无论是书房、客厅还是卧室,都非常简朴,除了普通的桌椅、床,再找不出更多的家具。托翁一生都在尝试进行解放农奴的实验,在庄园里,他和农民们一道栽树、劳作,在身体力行的劳动中获得大自然的宁静和对生命的思考。他还把自己的别墅改成农民子弟学校,免费让贫苦农民的孩子来上学,并亲自讲课。
托翁去世后,家人按照他的遗愿,将他安葬在庄园内的一片树林里。
如果没有人特别提醒,人们很可能会错过托尔斯泰的坟墓。与其他搭配精美雕像的名人墓相比,托尔斯泰的墓只有两米长、半米宽,高出地面仅四五十厘米,并被绿草密密覆盖着,外观似一个普通的土丘。这位一代文豪的墓,没有墓碑,没有文字,甚至没有任何标志,但人们却绝不会因此减少对这位伟大心灵导师的敬意。住在附近的俄罗斯青年举行婚礼当天都要来这里,向托尔斯泰的墓地献花致敬。
在婚礼当天,新娘和新郎向当地的重要纪念墓碑敬献鲜花是一种传统,以表达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和对革命先烈业绩的缅怀。笔者在莫斯科工作时,就常看到新人们来到红场旁的无名烈士墓前敬献鲜花。
在俄罗斯人看来,美,不仅在于视觉的愉悦,更在于心灵的震撼。正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对托尔斯泰墓做出的评价:“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的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是世间最美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