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千亿企业债,风险如何控
2017-04-20 作者: 记者 林建伟 来源: 湖北日报

  2002年11月,武钢发行15亿元企业债券,这是我省首支企业债券。截至今年2月底,我省已发行企业债券1337.6亿元,其中处于存续期债券1191.2亿元。

  目前,全省发改系统正按国家发改委要求,加强对存续期企业债券的监管和风险管控。

  企业债券融资惠民生

  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项目,仅靠银行贷款和财政投入难以满足资金需求,企业债券是重要的市场融资渠道。

  统计显示,我省企业债券发行主体,多为地方城投公司。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市政建设、水利、交通、保障房等,企业债券在稳增长、促投资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今年发行的企业债为例。1月,南漳县金财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发行了3亿元企业债券,所筹资金全部用于该县西北片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

  4月,随州市城投发行4亿元停车场专项债券,债券期限为7年,为缓解该市交通压力提供了资金保障。

  与银行贷款相比,企业债券融资金额大、期限长、利率低。企业债券发行金额大多超过5亿元,以7年期居多,超长期可达15年至30年,利率4%至5%,比银行贷款略低。

  债券资金的注入,助推了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实体企业也是债券发行的受益者。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煤化工、磷化工和精细化工于一体的大型化工企业,2013年6月,公司发行5亿元企业债券,期限6年,主要用于公司20万吨己内酰胺工程项目。

  将进入还本付息高峰期

  企业债券大部分存续期为7年,通常从第三年开始还本付息,其中本金每年需偿还20%左右。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去年国内已出现企业债券违约案例。

  3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2017年企业债券本息兑付风险排查和存续期监管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发改部门加强企业债券兑付风险排查和存续期监管,内容包括偿债资金来源情况,募投项目建设和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是否按募集说明书约定向偿债专户归集并划转偿债资金等。

  今年,国家发改委加强对钢铁、煤炭等重点行业债券的风险排查,强化房地产领域债券风险防范,提前摸清企业债券信用风险底数。

  从2015年开始,我省企业债陆续进入还本付息高峰期。省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 我省今年涉及偿还本金的债券有49期,发行总规模510亿元,涉及偿还本金规模111.1亿元。

  今年,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需支付两支债券的利息金额合计超过1亿元。偿债资金主要来源于公司开发的迎春社区、天乐社区、龙王社区棚户区改造项目,以及荆门高新区创新创业孵化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的投资收益。近两年,公司各项业务均正常运营,现金流充足,这为债券本息按时足额偿付提供基础保障。

  三宁化工今年需兑付债券利息497.45万元,宜昌市发改委调查显示,该企业盈利能力较强,现金流结构较为稳健,有充足资金保证债券利息支付。

  疏堵结合控风险

  去年,我省相继发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双创孵化等专项债券和项目收益债券。今年,这些创新品种,也被纳入了风险排查重点领域。“从一季度各地发改委摸查情况看,我省企业债券出现违约兑付的风险较小,但不能掉以轻心。”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今年即将到期的企业债券,各地发改委要做好跟踪,督促发行人兑付资金及时到位。

  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我省市州发改委将建立企业债券存续期管理档案,对存续期债券发行人生产经营中的重大事项、信息披露、募资资金使用、付息兑付、中介机构履职尽责等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记录。

  服务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除债券融资外,我省正探索PPP模式。“要疏堵结合,严格控制债务限额,规范举债机制,同时要创新政府投融资方式。”省政府金融办副主任胡俊明说。

  PPP模式,即公私合作,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这种模式,通过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进入,降低政府杠杆水平,有助于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今年是全省PPP项目落地年,已有266个项目纳入实施计划。同时,我省将探索发行PPP资产证券化产品,研究设立PPP投资基金,参与PPP项目股权融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买买商城

海归创投:“知识资本”亟待激活

海归创投:“知识资本”亟待激活

由于保护力度不足、市场化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影响,知识产权价值难以充分实现。不少海归创业投资者认为,国内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资产尚待被“激活”。

我国高级技工缺口高达千万

电信诈骗“黑手”伸向手机网游

电信诈骗“黑手”伸向手机网游

电信网络诈骗团伙引诱手机网游用户到假冒的游戏装备网站进行交易,从而实施诈骗。

“上海模式”能否破解理财维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