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庆中国年带来消费“开门红”。商务部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消费市场红红火火、年味浓郁。除夕至正月初六(1月27日至2月2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40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1.4%。
钱都花到哪儿去了?《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商务部、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发现,旅游、餐饮等服务消费无疑是春节消费的主力,品质消费成为一大亮点。
“虽然我们一家人在泰国过年,但是泰国的商场也纷纷打出了庆祝‘chinese new year’的广告宣传。而且还有各种专门针对中国人的年货礼物,方便海外过年的华人。”今年选择在泰国过年的刘女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事实上,春节假期已逐渐成为国人出境游“黄金周”,根据“全国旅游团队服务管理系统”显示,春节期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总量约615万人,同比增幅近7%,其中团队游人数37.4万人,同比上涨2.5%。据香港入境事务处公布数据显示,春节期间访港内地游客人数69.7万人,同比上升3.7%。据澳门旅游局公布的入境游客统计数据显示,春节期间访澳内地游客53.3万人,同比增加8.5%。
大批中国“春节客”的到来催生了境外消费新旺季,境外商场也纷纷推出针对中国游客的消费打折活动。据携程网预测,春节期间,我国出境游客将前往174个目的地,在境外平均度过9天,总消费额逾140亿美元。
除出境游市场外,国内消费市场亦在春节迎来爆发。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3.44亿人次,同比增长13.8%,实现旅游总收入4233亿元,同比增长15.9%。
除了旅游之外,看电影、赏话剧、观民俗、逛庙会、玩冰雪等成为人们欢度春节的热门选择。春节前四天全国电影票房超过24亿元,其中正月初一票房创下单日历史新高。国家大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等剧场演出爆满,一票难求。
餐饮服务消费方面,团圆家宴、亲朋聚餐成为春节餐饮市场主角,凝聚亲情的年夜饭预订火爆。“中华老字号”全聚德、便宜坊、狗不理等年夜饭一桌难求。春节黄金周期间,安徽、云南、新疆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9.5%、22.3%和19.3%。
在商品消费方面,据商务部监测,春节期间,传统年货、绿色食品、应季服装、金银首饰、智能节能家电、新型数码产品等商品热销。健康饮食观念带动地方特产、时令水果、保健礼品等商品销售。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消费者的消费方式正在悄然变迁,春节消费也出现了新的亮点,尤其是品质消费和“互联网+”对消费的带动日益显著。春节期间,网办年货、网络订餐等线上线下消费加快融合,定制出游、拼车返乡等个性化共享型消费受到热捧,春节消费越来越注重品质、崇尚健康、追求时尚、彰显个性。
从网购食品这一细分领域就可以看出品质消费升级的明显趋势。亚马逊中国日前发布的年度“吃喝白皮书”显示,中国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更注重营养和品质,在搭配上更看重健康平衡的饮食;在生鲜方面,进口高品质的肉类及海鲜产品成为餐桌新宠,消费者购买生鲜品类的丰富程度大大提升;进口直采葡萄酒销量持续走高,中餐搭配葡萄酒也逐渐成为节日家宴的新趋势。
“互联网+”引领餐饮消费新时尚,网络订餐成为消费者的个性化选择。跨境网购也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亚马逊最新发布的跨境网购报告显示,以家庭为单位的群体已经成为跨境网购的主导群体,从个人需求到家庭需求的衍变也是跨境网购品类呈多元化发展和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主要因素之一,跨境网购从偶尔为之的尝鲜之举逐渐成为生活常态。
事实上,春节黄金周消费中透露的亮点也正反映了我国整体消费结构的变化。业内指出,绿色消费、旅游休闲消费、个性化消费蓬勃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特征的新型消费业态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成为我国消费增长的新动力。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从结构来看,预计2017年消费会呈现以下亮点:一是品质消费热点持续,随着消费者价格敏感程度逐步走低,对商品性价比更加关注,更追求有品质的生活,对于知名品牌和质量好的商品需求上升,这将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指向。二是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会更加凸显。此外,服务消费也将是支撑消费升级的一大支柱。
服务消费和中高端消费也将获得政策层面的重点扶持。《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商务部等部门获悉,顺应消费结构升级和需求变化趋势,着力扩大中高端产品消费,满足迅速增长的新兴服务消费需求,成为今年释放国内消费潜力的关键。具体而言,包括开展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制定实施服务经济创新发展大纲,扩大免税消费吸引消费回流等,一系列促消费的新措施将要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