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正处在经济转型的“新常态”下,在需求方面:随着“新中产”的崛起,他们的消费需求不断提高,给中国的制造业、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供给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新制造向智能化、个性化演进。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程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中产”概念应该包含这几个特征:75后至85后的人群,30岁至40岁。受教育程度高,是中国高等教育扩招的受益者。家庭年收入水平15万元至40万元左右,有房有车,是生活在县级以上城市的群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室副研究员张小溪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中产和传统的人们理解的中产阶级最大的区别在于,不是仅仅依据收入来划分。新中产除了收入达到一定标准,这个阶层更注重精神层次的追求,因此也更加重视对个性化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引导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就制造业发展而言,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马云提出“新制造”的概念。他认为,过去二三十年,制造讲究规模化、标准化,未来三十年制造将讲究智慧化、个性化和定制化,如果不从个性化和定制化着手,任何制造行业一定会被摧毁。
少海汇合伙人、品牌总监李杨表示,定制是一个大趋势,特别是居住环境上,每个人要求不一样。新中产更加重视对个性化的需求,智能的意思就是因人而异。
程华告诉记者,在很长的视野下,马云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从大规模、标准化向个性化、定制化的制造时代转变,一定是需要时间、经历波折的。这个过程中,制造商的选择将是多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