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以转型之刃刺破雾霾顽瘴
2017-01-13 作者: 陈涛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时评·全民动员治理雾霾(二)

  元旦前后,弥漫于我国北方的雾霾,PM2.5浓度之高、持续时间之久,严重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虽然我国空气污染排放形势总体好转,但因今冬气温整体偏高,不利于空气污染物扩散,致使北方冬季雾霾形势呈现恶化之势。“消除雾霾基本靠风吹”的局面一时还难以改观。

  历史经验表明,包括雾霾在内的空气污染,可能是一国经济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无论是英国“雾都”伦敦,还是日本东京,甚至是美国,历史上都曾经出现过严重的空气污染。这是因为,随着近现代工业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变,石化能源消费需求总量急剧提升,导致空气污染物排放超过大自然的净化能力。

  从西方国家治理空气污染的经验看,强制推行工业和能源污染治理,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鼓励新能源应用,加快经济转型,是有效控制空气污染的必由之路。1968年,英国制定《工厂法》,规定了污染工厂的酸性上限浓度和烟雾浓度,强制关闭或转移大型污染设施。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对工业污染的控制全面转向为产业结构调整,致力于发展高科技产业、服务业和绿色经济、低碳经济,降低能源需求,提倡绿色出行,提高能源效率。这反过来又推动了能源结构优化和经济结构转型。

  当前我国雾霾天气的形成,与特定的产业和能源结构密切相关。京津冀地区煤炭、钢铁等产业布局过度集中,人口密度过大,近年来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排放总量严重超标,其结果便是雾霾天气频频光顾。这些年来,我国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努力降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重,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要看到,经济转型并非朝夕之功,特别是固有产业结构的形成是市场供求动态长期博弈的结果,供给结构形成固化效应,机器设备投入、产业与能源布局等难以随市场变化和环保要求自发调整。另一方面,与固有产业和能源结构相适应的需求基础依然存在,因而在去产能过程中因资源性价格反弹又出现了增产、扩产的冲动。这种根深蒂固的旧经济模式依赖,实际上也是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不适应绿色发展要求的体现。

  治理空气污染,各国都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产业转型和能源结构优化之难,也决定了我国雾霾治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正因如此,必须标本兼治,久久为功。一方面,需要行政力量的强力干预,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当前特别需要强化环保督察、追责、执法;另一方面,要加快调整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无论是绿色出行,还是低碳生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都将在客观上减少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产品的需求总量,孕育新的市场机会和新兴产业,从而反过来为经济转型提供强劲动力,最终实现经济转型和环境保护互为支撑、互为因果的帕累托改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千湖之省”还湖工程遭遇人湖共生“两难”

“千湖之省”还湖工程遭遇人湖共生“两难”

实施退垸还湖地区,当前普遍面临耕地核减和移民安置两大难题,亟待国家政策支持,有序恢复扩大湖泊面积。

·患上“路径依赖症” 东北经济陷发展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