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12月CPI同比涨幅或持平2.3%
2017-01-04 作者: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国家统计局近期将陆续发布2016年12月宏观经济数据,业内人士预计,2016年12月CPI上涨2.3%,2016年CPI平均上涨2%;2016年12月PPI同比涨幅4.2%,2016年全年均值-1.4%左右;投资增速有望保持平稳态势。预计2016年GDP增速将为6.7%,经济走势或呈平稳态势。

  CPI同比涨幅或与上月持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主要农副产品数据,经过初步测算,2016年12月中、上旬主要食品价格环比上涨、下降、持平的种类分别占比40%、33%、27%,整体环比小幅上升。大宗商品和石油价格走稳回升,工业出厂品价格加快上升,带动非食品价格环比保持微升态势,同比涨幅在1.8%到2%左右,比上个月上升。2016年12月翘尾因素降低至0。综合判断,2016年12月CPI同比涨幅可能在2.1-2.5%之间,取中值为2.3%,与上个月持平。2016年全年CPI平均上涨2%。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认为,PPI回升、向中下游的传导会在一定程度上抬升CPI中枢;从需求端看,汽车和石油制品相关消费继续支撑消费整体增速持稳。季节性因素决定从12月至次年2月CPI环比反弹,预计2016年12月CPI同比增速为2.4%,2016全年均值为2%。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预计,2016年12月CPI上涨2.3%,和11月份基本持平。油价大涨,国内南华工业品指数和钢价指数均显著上涨,但环渤海动力煤及水泥价格指数涨幅回落,预计2016年12月PPI上涨4.3%,再创年内新高。

  PPI方面,李超认为,2016年12月国际原油价格环比上涨接近10%,PPI环比继续回升;地产投资同比增速预计回落,PPI环比涨幅收窄。预计2016年12月PPI同比增速4.2%,2016年全年均值-1.4%。

  投资增速将保持平稳

  在制造业、房地产和基建三大类投资中,李慧勇认为,制造业投资已企稳并略向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应”,热点城市加大土地供应有助于防范地产投资短期内大幅下滑;基建投资仍将发挥稳增长的角色。总体预计2016年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保持平稳,累计增长8.3%,持平于11月。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2016年12月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积环比下降-38.4%,同比增长1.0%,限购政策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正在发酵,这将拉低房地产投资增速。同时,由于今年财政预算执行进度较快,财政政策后劲不足,基建投资增速也将会回落。基于以上两点,2016年12月固定资产投资单月增速在7.0%左右,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消费方面,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表示,2016年12月名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可能从11月的10.8%小幅上升至11%。近年来零售的新“季节性规律”呈现年末加快、年初放缓的态势。此外,预计四季度地产成交降温后,居民可支配收入将部分“回流”到个人消费支出上。

  莫尼塔研究宏观分析师夏天然称,2016年消费由两部分带动,一是房地产方面的相关消费,增速很高。二是汽车消费,主要由小排量汽车的补贴政策所拉动。预计201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在10.4%。

  消费挑大梁

  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回顾2016年,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自5月起一直稳定在6%的水平上。从2016年12月高频数据看,工业生产依然维持稳定,预计2016年12月工业同比增长6.1%。工业生产稳定意味着GDP同比增速也不会出现明显波动,预计四季度GDP同比增长6.7%,与前三季度持平。

  连平预计,四季度GDP实际增速为6.7%,全年经济走势平稳。分单项来看,净出口对GDP拉动作用为负,拉动经济增长-0.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5.9%;资本形成拉动GDP增长2.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35.8%;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4.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70.1%左右。

  李超表示,四季度以来,供给侧去产能推动上游价格、需求侧财政和PPP推动基建、房地产投资在2016年10月创下高点。三方面因素驱动下,中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再通胀和补库存特征,期间企业利润持续修复。和前三季度相比,消费和工业增加值依旧稳定,而投资增速下降得到遏制,分项中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明显转好,出口跌幅也有好转。预计四季度GDP同比增速维持6.7%,全年GDP同比增长6.7%。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买买商城

包袱难卸 国企混改遭遇现实屏障

包袱难卸 国企混改遭遇现实屏障

专家建议,在完善规则前提下,国企应成为市场主体,进一步深化产权改革、健全内部治理机制。

试点全面铺开 国企改革“冷热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