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人民币入篮不改汇率形成机制
2016-10-13 作者: 张莫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人民币贬值预期最近持续升温。国庆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中间价就击穿了6.7这一关键点位,且持续走弱,10月12日,人民币再次下跌160个基点,至近六年的新低点。一些市场传言称,在今年10月1日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之后,货币当局将放松甚至停止对人民币汇率的管理,人民币贬值幅度或进一步扩大。甚至有市场人士猜测,去年“8·11”之后持续的市场暴跌可能会再次重演。笔者认为,短期而言,加入SDR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转变,货币当局对汇率的管理方式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今年以来,伴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为成熟和透明,市场参与主体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认知和判断更为理性,对汇率波动的敏感性也有所下降,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时市场出现的“恐慌式”购汇已不再有。从此前几个月银行结售汇逆差大幅下降的数据也可看出,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已经缓解不少。但是,客观而言,由于人民币仍未能真正走出双向波动的行情曲线,市场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一直未能彻底扭转。因此,在上述传言的作用下,看空人民币的情绪再次高涨也在情理之中。

  人民币入篮是否会成为人民币新一轮暴跌的导火索?这成为市场人士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加入SDR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转变,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的关键词是“有管理的浮动”。去年12月,IMF正式宣布人民币加入SDR篮子货币。彼时,央行副行长易纲就曾明确表示,“人民币加入SDR后,基本汇率制度不会改变,但市场化改革和机制完善会不断向前推进,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要逐渐向市场决定性作用过渡。最终目标是要稳步实现人民币汇率清洁浮动。”他强调,这个过渡过程应该是渐进的、稳健的。笔者认为,入篮对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绝不意味着央行会立刻放弃在必要时刻对汇率市场的干预和管理。从这个角度分析,“入篮”只是给看空人民币的市场力量一个“必要”的理由,但实则没有合理的逻辑基础。

  而长期而言,人民币入篮实际上是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高的一个象征,入篮将助推人民币资产对境外投资人吸引力的提升,从而对人民币汇率起到稳定作用。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报告称,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这将为各国央行调整外汇储备币种结构提供更多选择,也为国际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提供了新的机遇。预计到2020年,央行以及主权财富基金持有的人民币将增加至5000亿美元,持有的我国境内债券的比重有望达到5%至8%,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量的占比将由目前的5%提升至15%左右。从供需关系角度来分析,人民币汇率长期将有维持币值稳定的基础。

  实际上,人民币入篮对于汇率市场而言确实是一个“大事件”,它给予了对各类消息都十分敏感的市场更多的波动的理由。但人民币入篮更多的也是一个象征事件,其短期内对市场情绪会产生影响,但不能改变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基础。笔者认为,从中国整个宏观经济状况和国际收支的格局来看,人民币不存在长期贬值的基础。但伴随着汇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汇率短期内的双向波动加剧将必不可免。在这背景下,货币当局也需密切关注市场情绪的变化并予以及时应对,防止贬值预期加速蔓延所带来更大的风险。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缺乏精耕细作 电影票房遭遇“滑铁卢”

缺乏精耕细作 电影票房遭遇“滑铁卢”

各路资本进入后,电影票市场迅速复制了打车、外卖等市场拓展的“烧钱”模式。其手法也逐渐从低价促销发展到大手笔“票补”。

·分享经济“问诊”大城市“拥堵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