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深港通:香港期待中多了份冷静
2016-08-18 作者: 王旭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深港通要落地了!

  16日,国务院批准深港通实施方案的消息出来,香港财经界代表性人物纷纷发表看法表示欢迎。港交所更罕见地在晚上九点召开记者会,由主席周松岗、总裁李小加出面给予高度评价。

  17日的财经媒体对此大事件自然高度重视,各种报道连篇累牍,从大势分析到个股指导,不一而足。

  总体来看,香港金融界对深港通终于落实抱持乐观其成的态度,对深港通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给香港市场带来更大活力等赞誉有加。香港舆论也多认为,深港通加上已运作的沪港通,互联互通将更加全面。深港通除了涵盖两地的重磅股之外,最大特色是加入深圳及香港的中小型股份,显然境外及内地投资者的选择更多元化,内地股市对外开放程度大为增加。而且深圳与香港地理位置接近,市场文化有更多相似之处,不少深圳股民对港股并不陌生,在促进交投方面,效果或较沪港通更好一些。

  有港媒更将深港通的开通,与内地金融稳定的大背景联系起来,认为这反映的实是中央对内地金融稳定与开放的态度。香港《信报》分析认为,自去年年中A股泡沫急爆、8.11汇改掀金融震荡后,中央求稳至上,遂放慢金融改革与开放步伐,先疗伤固本,包括深港通在内等改革亦受阻。此次中央允推深港通,意味中央对内地金融稳定恢复信心,除认为A股经一年多疗伤已逐步康复,可迎接深港通等股改考验,更感内地金融现况可承受对外开放重新起步的冲击。

  但相比此前的沪港通,此次香港市场兴奋少了些,冷静多了些,舆论对深港通的前景分析更趋理性客观。

  这里面有消息早就流出导致市场多已消化而最终方案未超出预期、缺乏惊喜的因素,也有经历了沪港通的起起伏伏各方多了份成熟的缘故。

  回顾过去一年多以来,沪港通宣布后,从香港市场到内地A股市场,大起大落犹如过山车,投资者受创颇深,市场情绪至今未复。对大起大落的股市感受深刻的,除了炒出炒入的散户,还有一批曾赢得大幅账面资产升值、其后又打回原形的一众本地基金。部分对冲基金今年以来战战兢兢的,升市不敢入市,跌市更是提早撤退,心态上就已大不如前。

  有了过去一年的经验,此次深港通即使早于一周前便有消息透露出来,市场气氛依然不及去年,而且差距相当大。16日大市成交841亿港元,已经是近月以来较高成交的一天了,但离千亿港元大关还差得很远。在市场观望气氛浓厚的情况下,深港通不够热络当在情理之中。

  在香港财经界看来,外资北望的兴趣仍较有限,这其中有内地经济放缓、人民币趋贬等因素影响,但更关键的,还是中外资本市场体制的落差。

  一是交易制度灵活性。外资对A股兴趣不高,一定程度因中外交易规则差异,如内地个股的涨跌停机制,因不少股份经常大起大落频繁被触发,影响买卖灵活性。令外资更关注的是,去年股灾期间不少上市公司滥用停牌机制,严重影响股市流通性,中证监虽已推新规防范,但有关措施能否顺利执行、有效运作,尚待验证。

  二是企业管治水平。国际市场中的中概股,近年出现不少负面状况,外资对这些资产日趋审慎,主因之一是对中资企业的管治水平疑虑越来越深。而深股又以中小型公司为主,企业管治水平更受关注,如何透过加强监管法制规范,助内地上市公司的企业管治追上国际水平,将是深港通能否增强对外资吸引力的必答题。

  港媒也关注到,今次公布的方案相对去年有关方面提交的建议较保守。有分析认为,这反映内地监管部门审慎、务实的态度。

  一方面,香港股市虽制度相对完善,但也有不少号称“仙股”“老千股”的中小型股、壳股,可谓投资陷阱,故在优化沪港通及推出深港通方面相对较为保守,宁愿细水长流、平稳推出。

  另一方面,去年8月开始的人民币波动使监管部门对资金外流有极大的戒心。沪港通开通后,北上资金不多,最近更出现资金借港股通外流这种一面倒的现象。而深圳创业板中小板早已炒到飞沙走石,即使开通深港通,可能流入内地的外资不会多,倒须防止资金借机外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尴尬:赚了几百万美元无法直接汇回国

尴尬:赚了几百万美元无法直接汇回国

多位民营企业家反映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时遭遇“外汇结转难”“金融支持少”“国家保障缺乏”等“烦恼”,期待政府加大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

·一手遮天 小小村主任贪腐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