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亿的地方债置换工作已经启动,而低利率产生的城投债信用风险却暴露出各种问题。
近日,河北宣化北山和海南交投两个平台公司,在事先并未约定回售条款的前提下,明确提出用地方债置换所发的城投债。《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目前这两只债券在二级市场估值净价为108元,远高于票面价值100元,提前赎回用地方债进行置换,对平台公司来说可以降低融资成本。
不过,由于市场反应过激,在提出申请一周后,上述两家公司被迫取消提前偿付的决定,但却给市场增添一层担忧。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诚信”)认为,尽管出于降低成本考虑,平台有置换高成本债务的动力,但考虑到平台自身债务负担较重,目前借助宽松的融资环境,借新还旧仍是主流。即使置换高成本债务,从谈判成本和难度来讲,优先考虑的仍是银行贷款和信托。
违约风险
城投债在二级市场产生较高溢价,由此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成为上述两只债券提前兑付的一个重要因素。
公开资料显示,14宣化北山债的上市日期为2014年7月3日,发行价格100元,票面利率为8.6%,期限7年,而14海南交投MTN001在2014年5月22日上市。
上市以来,目前这两只债券在二级市场的估值净价都在108元以上,均远高于债券各自面值。一直以来,作为有地方政府隐形担保且收益率高的优质品种,城投债在二级市场受到热捧。
不过根据公告内容,宣化北山债因债券周期不同,本期债券的兑付日为2017年至2021年每年的6月17日,海南交投到期日为2019年5月22日。在二级市场表现良好的背景下,上述两只债券选择提前偿付似乎符合常理。
光大证券分析报告认为,从本次拟提前兑付的情况看,均与地方政府有关,大背景都是在政府债务置换背景下,城投债发行人目前资金充足,对于融资成本开始变得敏感。
记者获悉,在债券投资中,对拥有较强再融资能力的城投主体来说,要求提前兑付实质上也是一种违约。
多位接受采访的债券人士表示,没有到期就提前偿还,实际上是另类违约。对发行人来说,通过便宜的地方政府资金来置换信用债,固然可以降低成本,但对二级市场投资人来说,如果按照票面兑付,就会带来巨额差价亏损。
中诚信政府融资评级部副总监关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最终是否提前偿还取决于债权人会议的博弈,要看城投主体的回购条件是否能满足投资者的要求;可以预计,如果按照市值回购,城投主体的融资成本并没有节省,对发行人的意义不大,可如果明显低于市值回购,投资者可能面临一定的损失和再投资风险,投资人必然拒绝。
在博弈一周后,由于市场反应过激,提前偿付行为被迫取消,但城投债的违约风险却让人担忧。
根据中诚信的最新统计数据,2014 年底之前,债券市场仅发生 19 起信用事件。而这一数字在 2015 年增加到 43 起,进入2016 年,信用事件已经新增 21 起,其中 11 起发生了实质性的违约。
置换需求
“尽管是平台公司违约,但背后可能还有地方政府的意愿。”5月6日,长沙一位城投公司新闻处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按照“43号文”(《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规定,地方政府举债要将地方债和城投公司等融资平台相分离,但在实际操作中,平台公司作为特殊的融资渠道,在政府发债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在上述城投公司新闻处人士看来,目前城投债在二级市场高溢价得益于背后政府信用的担保,所以二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通过置换高息债券,相应地可以降低成本,对政府来说也是一个好事。”
记者了解到,目前地方债发行成本基本和国债相等,或者在国债基础上增加20~30个点,但总体不超过3%的利率水平,相对于企业债7%、8%的成本,地方债具有很大优势。
从去年开始,财政部推出债券置换,相比去年3.2万亿元的债券置换规模,据悉,今年地方置换债规模约5万亿~6万亿元,仍以公开为主,少量定向。
民生证券分析师李奇霖分析,与去年不同的是,2016年地方债置换财政部只给出债务置换的上限,具体发行额度授权省级政府。 在债务置换后,城投是市场认为较为安全的品种,也是市场大力配置的品种。
不过,上述两只债券提前赎回的乌龙闹剧,可能让市场突然开始担心估值风险,在对信用情绪较为谨慎的背景下,引发了公募基金等市场主体新一轮的被动赎回,导致债券市场利率再次大幅上行。
对于这种市场预期,关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市场对城投债信用风险的担心,实际上仍是情绪化的判断。“河北宣化北山和海南交投的提前兑付事件,无关信仰,只是发行条款的重新谈判。正常的提前兑付必须经过持有人会议的同意,债券持有人仍有较大的发言权,而企业的偿债能力并没有根本变化,地方政府对平台企业的支持力度也没有削弱”。
中诚信信用债券报告指出,地方债优先置换的是负债中占比较高的银行贷款,目前并没有必要担忧更多的平台会效仿。
“如果经营基本面无力回天,可能会导致发行人偿债意愿进一步下降,进而‘有意识’地违约。部分发行人的违约,也会对其他发行人产生示范效应,从而引发道德风险的产生。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可能是打破刚性兑付的必然。”关飞说。
刊发于总2159期《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