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变局·重构(下篇)
在外资合作渐入新格局的当下,深化引资改革恰逢“拐点”,正当其时。约半壁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连续12年位居全国之首的江苏省,通过提供契约化公共服务、本土化移植外部经验、机制化力促外企转型等,促使外资格局呈现从制造业流向服务业、从成本导向迈向研发导向、从“引财”转向“引智”+“引技”的结构性之变。
赵乃育/绘
结构性之变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11万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689.8亿美元,外资企业每年为该省贡献1/4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税收、超六成的对外贸易额、超七成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和三成以上的就业岗位。商务部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底,江苏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
“伴随近年我国经济增速下降到7%-8%区间、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上升、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因素,在华外企市场预期发生转变,并出现一些投资转移迹象。”浙江省特聘教授李晓钟认为,江苏外资恰在本轮经济深度调整期逆势上扬,呈现“三少三多”的向好之变。
记者查阅历年数据发现,相比2000年的90.1%,2014年江苏第二产业实际外资占比下降到54.4%;第三产业实际外资占比从9%上升到43.5%。在制造业外资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占比超过60%。融资租赁、现代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外资占服务业比重达40%。在江苏外资第一市苏州,“十二五”期间,该市服务业注册外资占比较“十一五”提高12个百分点。服务业新设项目数、注册外资占引资总数比重全面超越制造业,引进各类外资功能总部企业超100家,引进独立研发企业50家、非独立研发中心257家。
“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江苏,利用外资正从注重吸引制造业项目,向引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结构演进。”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赵进说。
贝尔卡特集团是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比利时企业,其集生产、科研于一体的唯一海外研发中心位于江苏江阴,承载了企业在华一半的产能。中心负责人说,“每年3%销售收入被用于研发,换回公司超过1500项专利权。”
博世汽车拥有一支平均年龄30岁的工程师团队,130多亿元的年销售收入中5%被用于研发。
2001年在江苏昆山建厂生产电脑主机的研华科技,2003年设立研发中心。总经理陈顺浪说,2009年实现主机研发、制造、维修一条龙;2012年导入工业4.0,增强柔性设计制造能力。公司目前日均更换6.5次产品线,1台电脑的订单也能接。企业减员不减效,2015年销售额突破20亿美元。
慕贝尔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东亚区总经理安捷说,如今江苏大部分外企掌握核心技术,并在质量上精益求精。
记者调研了解到,当前江苏外资企业展现出科技含量高、占地面积少、环境污染小等特点。以“德企之乡”江苏太仓为例,太仓新区73家规模以上德资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8万吨,仅为该市的5.8%。其中,德国博泽汽配、德国维特根机械等购买土地的德资项目,亩均税收超过100万元。江苏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尹积军说,外企用电数据分析表明,其对能源的依赖度趋于降低,集约型增长渐成大势。
“三化”并举促外企历久弥新
多年来,江苏通过提供契约化公共服务、本土化移植外部经验、机制化推进外企转型等,吸引越来越多优质外企入驻发展,催生了虹吸效应。
一些外企人员表示,他们只愿一心生产,政府尽量少干预、强服务,领导参观、上级指导能免则免。安捷等外企负责人说,不需要政府各类补贴,只需要一个讲契约的政府,比如应允电力、土地供应就不能食言。
服务外企还体现在大力保护知识产权上。太仓市法院院长赵新华说,作为“全国专利保护重点联系基地”的唯一县级市,通过加强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在外资集聚区建立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20多年间,基本未出现针对外企的重大侵权事件。
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裁申在镐认为,外企产品高质量是因拥有严苛的技术要求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比如拧螺钉,要求拧5圈回1圈,就不能直接拧4圈”。全球物流负责人谢伟宁说,江苏为外企移植本国经验开辟了“绿色通道”,这是外企保持竞争力的基础。
舍弗勒有限公司培训中心高级经理张振中说,为培养优秀产业工人,舍弗勒(中国)培训中心每年出资固定培训人员20人,覆盖车工等七大模块,招聘初中毕业生,采用实践与理论课时4:1的比例方式教学,毕业生供不应求。太仓市副市长陆燕说,无论是在生源素质、费用减免及服务方面,市里都尽可能支持,每年联合德企培养数百名一线操作人才。
江苏外资规模空前,实现转型升级,必须从鼓励和严控两方面着手,泾渭分明。为防止部分外企利用我国环保标准低的漏洞,江苏严查外企环保投入明细,设立各类环保基金鼓励节能减排,实现环境监察常态化。
多地制定政策鼓励外企迎难转型。昆山出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力推台资制造业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大多数台企已尝硕果,将节约下的成本投入技改和产线升级,如富士康等35家加工企业实施“机器换人”,统一、捷安特等设立销售和营运中心……克诺尔车辆设备(苏州)有限公司售后服务总监卫武贤说,奖励和倒逼机制同步推进,促使外企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开拓国内外新市场提供助力。
引资转型正当其时
业内人士认为,在外资合作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吸引外资政策调整亦迎来“窗口期”,待沿3条路径推进深改。
首先,推动引资政策从“内外有别”到“一视同仁”。苏州市副市长徐美健认为,从外资合作环境上分析,江苏这样的外资大省宜考虑由原来重点制定吸引外资的内外有别专项政策,转向内外资一视同仁局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探索完善,不仅为外资进入确立了更加法制化的环境,还预示着未来内外资政策环境将逐步趋同,改变以前对于外资有着更加优惠的情形,外资合作需要面对和适应新环境。”
其次,引导资金流向从“单项引入”到“进出联动”。
李晓钟说,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存量占GDP比重仅为7%,离世界30%左右的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未来10到20年中国海外投资将增加3至5万亿美元,改变原来外资引入的单向资本流动。“且我国今后大规模的海外投资,可能会较多收购或兼并具有创新成果的海外企业,由此将助推外部资本携带创新成果投资于中国,促进对内对外投资联动发展。”
再次,促使引资模式从“劳动力导向”到“产业链导向”。江苏外资发展实践表明,在产业模式演进中,外资正由原来侧重劳动力等低成本产业转向更加注重价值链的合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吸引外资更多的是针对中国劳动力等低成本优势进行的产业转移,未来要重视通过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建链等全球价值链的合作。”中央党校国际战略所世界经济室副主任陈建奇认为,应抓住本轮全球经济调整期和企业格局洗牌期,创造新的比较优势,改变局限于低附加值的产业投资模式,培育向产业链两头延伸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