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央行发布《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介绍货币信贷概况、货币政策操作、金融市场运行、宏观经济形势以及货币政策趋势。
全文摘要:
2015年,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面对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预调微调,进一步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普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工具合理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弥补外汇占款减少等形成的流动性缺口,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二是五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九次引导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行,适时下调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中期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利率,更加注重稳定短端利率,探索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发挥利率走廊上限作用,充分运用价格杠杆稳定市场预期,引导融资成本下行。三是实施定向降准,扩大信贷资产质押和央行内部评级试点,发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逆周期调节和结构导向作用,多次调增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扩展抵押补充贷款发放范围,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信贷资源配置到小微企业、“三农”和棚户区改造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坚定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陆续出台,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性一步;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发布人民币汇率指数,市场机制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将存款准备金由时点法考核改为平均法考核;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将外汇流动性和跨境资金流动纳入宏观审慎管理范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改革顺利实施,存款保险制度平稳推出;人民币成功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总体看,稳健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了实际利率基本稳定,从量价两方面保持了货币环境的稳健和中性适度。2015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3.3%,比上年末高1.1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3%,比上年末高0.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1.7万亿元,同比多增1.8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4%。12月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27%,比上年12月下降1.51个百分点。2015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4936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100.94,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保持了基本稳定。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共同推动下,2015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稳,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9%,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超过60%,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和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全球价值链再造和贸易投资格局在发生变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进一步分化,地缘政治更趋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从国内经济看,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供给过剩和供给不足并存。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来自资源能源等传统产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同时新动能正在孕育,国民经济处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解决好当前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关键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适时预调微调,做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总需求管理。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从量价两方面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改善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支持经济发展新动能形成。同时,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适应金融深化和创新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加强预期引导,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机制,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采取综合措施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
中国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总体思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适时预调微调,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总需求管理,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金融深化和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机制,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着力解决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一是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组织实施好宏观审慎评估,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根据内外部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完善中央银行抵押品管理框架,调节好流动性和市场利率水平,促进货币市场稳定,从量价两个方面保持货币环境的稳健和中性适度。继续引导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
二是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继续优化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落实好“定向降准”的相关措施,发挥好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再贴现和抵押补充贷款政策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紧紧围绕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发展,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各项决策部署,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强国建设的支持力度,继续做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和船舶、铁路、流通、能源等重点领域改革发展的金融服务,加大对养老、健康等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将金融支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积极支持钢铁、煤炭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升级,加快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金融支持工作。进一步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健康持续发展。改进和完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慎重稳妥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水利、农业基础设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对外合作、现代种业、新型城镇化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金融扶贫工作机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完善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探索扶贫信贷金融服务专项评估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进一步发挥金融职能作用,加大对创业创新、科技、文化、信息消费、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以妇女、残疾人、农民工、大学生村官等群体就业创业为工作重点,努力开创就业、助学等民生金融工作新局面。
三是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进一步督促金融机构健全内控制度,增强自主合理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继续培育市场基准利率和收益率曲线,不断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探索利率走廊机制,增强利率调控能力,理顺央行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场乃至实体经济传导的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非理性定价行为的监督管理,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重要作用,采取有效方式激励约束利率定价行为,强化行业自律和风险防范,维护公平定价秩序。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为基于实需原则的进出口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稳步拓宽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渠道。推进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直接交易市场发展,更好地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服务。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完善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
四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定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和防范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推动市场创新,丰富债券市场产品和层次,更好地满足投资者需求。完善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市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等市场化约束机制,完善发行信息披露和重大信息披露要求,规范信用评级机构评级行为,形成中介机构尽职履责的激励惩戒机制。丰富债券柜台业务品种,优化债券及衍生品交易机制,推动集中清算机制创新。研究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境内外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丰富投资者群体,不断提高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管理效率;提升市场对外开放水平,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境外发行人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进一步扩大境外机构投资者范围,完善对外开放中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整体布局,做好境内外市场体系和制度的衔接。
五是深化金融机构改革,通过增加供给和竞争改善金融服务。落实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改革方案,科学建立资本约束机制,健全治理结构,完善财税扶持政策,构建符合中国特色、能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可持续运营的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继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形成有效的决策、执行、制衡机制,把公司治理的要求真正落实于日常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之中。推动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提高服务三农和县域的能力和水平。落实交通银行深化改革方案。继续推动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
六是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督促金融机构深化改革,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动态排查风险隐患,加强对企业债务风险、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互联网金融、民间融资及
非法集资、跨境资金流动等领域的风险监测分析,督促金融机构及有关方面做好各种情景下的应对预案,依法处置信用违约风险。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充分发挥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强化交叉性、跨市场金融产品的风险监测和监管协调。加强全方位监管,规范各类融资行为,抓紧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切实发挥好地方政府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打击金融犯罪、维护地方金融和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妥善处理风险案件,坚决遏制非法集资蔓延势头,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