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刚刚过了一个有记录以来的最热圣诞节,罕见的有雪冬天又要来了。比寒潮还让港人心惊的,是突如其来的股市、汇市连续大跌。
近5个交易日,港汇兑美元由7.7746,跌至20日晚间的7.8295,跌了超过500基点,已接近金管局捍卫联汇的红线。港股更惨烈,恒指20日单日下挫3.82%,国企指数暴挫4.33%。港股中,下跌股份达1593只,不少蓝筹银行及地产股,沽空比率已逾5成。
人们不禁要问,是国际大鳄又来冲击香港了吗?难道又要上演98年大战索罗斯的惨烈一幕?
香港此次股、汇双降,自然有空头攻击的因素,联系到此前香港市场上人民币的大起大落,人们的直接反应是空头攻不动人民币转而攻击港元。相比于人民币,港元有很多弱点。首先,香港离岸人民币池子很小,大约七八千亿,且多掌握在中资银行手中。央行若出手干预,只要收紧人民币,人民币拆借利息大升,就能借高息令炒家成本大增,把炒家打残。所付代价是人民币离岸市场萎缩,但炒家无法获利,动机也就不足。
而港元要想借高息对付炒家却很难。高息影响不了在岸人民币,也就冲击不到内地实体经济。而港元高息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股市、楼市、企业等实体经济都会受影响,高息可以把港元炒家逼退,但炒家却可以通过大量卖空港股获利,所谓声东击西是也。98年索罗斯等冲击港元,香港被迫一夜间将利息提升了300厘,联系汇率守住了,但股市大跌,香港付出了惨重代价。但那是生死存亡,要救命,多大的代价都得承担。对冲基金最终撤退,汇市亏损,股市获利,算总账其实并未受到多大损失。撤退也是因另有战场机会,不跟香港死磕而已。
此次香港股、汇双降,环境因素相对更为重要。首先是美元进入加息通道,加息后香港与美国银行间利率反差巨大;再者,香港房地产和股市弱势、人民币资产回报率下降、港币被动升值与基本面背离,导致香港存在资本外流压力。资本外流既包括从香港流出的资本,也包括从大陆流出的资本。2015年8月人民币贬值之后,由于港币与美元汇率固定,大量资本从内地撤出流入香港;而一旦香港资产回报率也下降,这些资金与原本在香港投资的国际资本一同流出香港,共同构成港币兑美元的贬值压力。
从亚洲区内环境来看,当年金融风暴的大背景,是亚洲多国积累了庞大泡沫,炒家看中此弱点,经近两年时间处心积虑部署狙击计划、筹措银弹,并有规模、有组织地各个击破,泰国、韩国、印尼等逐个遭受打击,最终乘胜袭港,故而气势如虹,压力极大。
但近期香港的金融动荡,炒家似是趁势多踩一脚,非有组织的大规模袭击。因美联储在去年底启动加息,过去几年涌进新兴市场的天量热钱正逐步撤离,香港已难独善其身;加上最近内地股汇剧震、经济低迷,国际油价更愈跌愈低,炒家遂趁外围市场“兵荒马乱”之际,趁火打劫。
虽然此次很难说是国际大鳄集中火力攻击香港,但香港财经界已高度警惕。三天之内,香港三大财金官员: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财库局局长陈家强及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接连六次发话,口径一致,“香港联系汇率稳固,金融稳健”,充分表达了其捍卫港元的决心、信心。
经98年一役,香港对金融体系的稳健比谁都重视。今日的香港,截至去年12月底止,官方外汇储备资产达3588亿美元,相当于香港流通货币的7倍多,或港元货币供应M3的约48%,外汇储备占GDP比率达113%。就“弹药”的充足而言,炒家炒联汇脱钩的胜算还是很低的。
总之,此次香港股市、汇市双降,外围连带效应大过炒家主动攻击。由美联储加息带来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尚未止歇,香港金融市场只是受到波及而已。自身基本面虽低迷,楼市、出口、旅游等都不景气,但仍保有2至3个百分点的增长。没有太大弱点,也没有过热带来的泡沫积累,挨一脚的可能性有,被摁着打的机会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