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创于1875年的东芝,很长时间都是“日本制造”的代表,日本第一个电灯泡、第一台洗衣机、第一台冰箱,都诞生在东芝的车间。相形之下,日立、松下和索尼等日本其他家电巨头,不过是后起之秀。但140年辉煌之后,东芝似乎走到了崩溃的十字路口。
根据估算,在2015财年(截至2016年3月),东芝将录得5500亿日元(约合45亿美元)的创纪录净亏损。为了求得生存,东芝将进行“解体式重建”,大幅裁减业绩不佳的家电以及总公司员工,加上此前已裁减的半导体部门,总计裁员1.06万人,占到员工总数的四分之一。
一个日本的巨无霸企业,走到这样的穷途末路,确实是教训惨痛。最根本的原因则是改革瞻前顾后,转型应对失当,对夕阳产业当断不断,最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不错,家电业是东芝以前的利润大户,但最近几年,在中韩企业夹击下,日本家电业颓势已充分显露。2008年,日立创下了当时日本企业的最大亏损纪录——7873亿日元。为摆脱困境,日立当机立断,以“挤脓”决心剥离这些亏损行业。
日立的问题,东芝同样存在。但东芝缺乏壮士断腕的决心,电视机、洗衣机、个人电脑,哪个品牌在市场都还颇具影响力,虽赚钱日少,但总期望能产生奇迹,剥离这些传统业务始终只有言论、不见行动。用《日本经济新闻》引述业内人士的话说,东芝“失去了摆脱20世纪型业务结构的机会”。
屋漏偏逢连夜雨,东芝2015年7月还暴露出存在多年财务造假,大幅虚增利润以维持表面业绩,这使得公司信誉蒙受沉重打击。日本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已表示,将向东芝处以73.735亿日元罚款。这也是日本公司被处以的最大罚款。
2008财年因国际金融危机,东芝亏损达到3988亿日元,如果那时剥离夕阳产业,或许会迎来第二春。但时机错过了,到2014财年,经过多方努力,东芝亏损降到378亿日元,但2015年亏损则达到了上述创纪录的5500亿日元,东芝已无法粉饰太平,能否生存下去都是一个大问题。
东芝不得不开始变卖家产,其在印尼的电视机和洗衣机生产企业,已转卖给中国的创维公司。接下来,东芝的个人电脑将很可能与富士通合并,白色家电则可能甩卖给夏普。东芝以后的核心业务将是半导体和核电。
即便如此,东芝前景依然不容乐观。根据预测,在2016财年,东芝的到期贷款和债务接近1万亿日元。东芝迫切需要融资,但糟糕的业绩让投资者望而却步。穆迪已将该公司的债券评级下调至垃圾级。东京证交所则禁止东芝在2016年9月之前进行股权融资。
东芝的问题,其实也不仅仅发生在日本。在美国,同样作为综合性公司的通用电气也曾蒙受巨额损失,其金融部门的巨额亏损甚至将其拉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渊。但通用电气痛定思痛,果断剥离了金融部门,并集中力量加强高科技制造业,现在依然是美国的巨无霸企业。
中国当下进行的“供给侧改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企业患上了类似的“东芝病”,生产已不符合市场需求,却仍在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结果必然是产能过剩、亏损增加。改革就必须果断剥离这些亏损业务,并转型开拓新的业务,如果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则很可能被市场淘汰。
当我们为东芝的命运感叹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我们很多企业正重复着东芝的教训。而且,由于品牌还不如东芝那么响亮,甚至都没有东芝那么大的回旋余地。“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