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6年经济工作,研究部署城市工作,审议通过《关于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指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
▲经济工作
化解房地产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
会议强调,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要抓住关键点、打好歼灭战。
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要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要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打出一套“组合拳”。要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要扩大有效供给,保持有效投资力度,着力补齐短板。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深化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大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要抓好“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抓好重大标志性工程落地。要改善国内投资环境,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保护知识产权。
>>解读
通过供给侧改革为房地产市场去库存
会议提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专家们认为,这意味着新的住房改革思路已明确。
化解房地产库存,必须长期、短期手段并用,综合运用各项措施。从长期看,促进房地产持续发展,主要是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促进农民工在城镇定居落户。这要求户籍制度改革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同时推进,形成合力。
据住建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商品房市场和棚改安置房打通;商品房与公租房打通;商品房和租赁市场打通。打通这三条渠道,有助于化解住房市场矛盾。
在供给侧改革范畴,面向青年群体租赁需求的长租公寓,也是去库存、稳市场的新领域。一些开发商已瞄上出租公寓这一万亿元级市场。
会议提出,要扩大有效供给,保持有效投资力度,着力补齐短板。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说,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产能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这意味着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需要在压缩落后产能的同时,“靶心”对准新常态下经济新的突出矛盾,通过在生产领域推进一系列改革,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
专家们认为,外需疲弱态势难以逆转,消费短期内“独木难撑”,需要更加重视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背景
高层月内两提化解房地产库存
“化解房地产库存”的提出已不是首次,在今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
次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一个重要议题就是部署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在讨论促进消费升级的议题时,户籍制度改革及财税改革成为与会者热议的话题。
“我每次去农村和农民交谈,几乎没有人不愿意进城。大家普遍的愿望是,要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李克强在会上说。他要求相关部门加大力度推进地市以下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加快推进人口城镇化。既释放农业转移人口消费潜力,带动住房、家电等消费,又能真正改善农民生活。
▲城市工作
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昨天的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同时要更加重视做好城市工作。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更多农村人口将会进入城市
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接近55%,相比改革开放之初不足20%的城镇化率,有了巨大进步。但与国际发达国家80%左右的高城镇化率相比,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一方面要看到我国仍处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另一方面要意识到未来城镇化进程应从追求速度转向追求质量。”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对记者说。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率在30%到70%之间是城市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预测,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意味着更多农村人口会进入城市。未来的城市工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无疑更加重要,这也是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作出部署的原因所在。
让新市民共享城市公共服务
“城镇化的短板主要体现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不高。”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日前表示,城镇现有7.5亿常住人口中,有2.5亿左右的人没能在城镇落户,没能享受到相应的公共服务,没有相应的市民权利。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是未来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必由之路。近期鼓点渐密的户籍制度改革敲开了农民工进入城市的大门,而“十三五”规划建议表明,未来将有更多举措推进“人的城镇化”,让新市民共享城市公共服务,真正在城市“安家落户”。
“宜居城市”需在多方面合理引导
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空间拥挤……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一些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被“城市病”困扰着。“要增强城市宜居性,引导调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会议提出建设“宜居城市”的着力点。
“一个城市应该是一生之城。”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樊杰说,成年前,能够提供受教育机会;成年后,能够提供给实现人生价值的场所;老年之后,能够宜于养老。这些都需要在城市规模、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上合理引导。
城市规划“短命”现象将得到改善
近年来,很多城市在“摊大饼”中频频突破规划约束,一些城市更是“一任领导一任规划”,城市蓝图成了一纸空文。
“要改革完善城市规划,准确把握城市规划定位,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中央政治局会议开出了治疗顽疾的“药方”。
“当前很多城市病的根源就出在城市规划上。”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会长仇保兴说,一方面城市规划本身不够科学合理;另一方面规划实施监督不严,表现在城市规划法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
城市规划是否科学,关系着城市发展的全局。一旦规划出了问题,城市损失动辄数百亿,伤害的是市民百姓的切身利益。未来如何在科学合理基础上强化城市规划的法治化,是改革完善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