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这几天,个税改革的话题再度引发关注。本周,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有关部门在个人所得税制改革中,应该统筹考虑提高个税起征点的意见。
当然,个税改革再度成为热点,还不仅仅因为全国人大财经委的建议。此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新一轮财税改革要在明年基本完成,多方预测,今年只剩下一个多月,相关规划近期会有动静。另外,加上“全面二孩”放开,许多家庭负担可能增加,需要个税制度的倾斜。
热议:全面二孩后 个税改革该加速了
曹先生是一名工薪族,他给记者算了一笔帐:10月份,曹先生的收入是7912元,税金是413元。虽然税金绝对值不算太多,但曹先生仍然认为起征点过低。他说,从家庭来看,妻子没有收入,平均每人刚过个税起征点3500元,超出部分只需要3%的税率。以个人算,税率最高部分达到20%。曹先生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虽然到手工资将近8000元,但是每个月房贷3200多元,算上吃饭、出行、水电等,工资所剩无几,如果再多一个小孩,支出就更多。
一位业内专家指出,如果依然按照个人为单位纳税,对于二孩家庭来说,并不公平。从这个角度考虑,个税改革必须实行个性化的费用扣除,考虑家庭人口,才能让个税制度更公平、更人性化。
业内专家:今后的改革方向就不是“一刀切”,不是3500提到5500,提到8000那种。个税起征点的改革就是要个性化的费用扣除,考虑个性化的,例如赡养的人口,二孩就是属于赡养人口。
提高个税起征点仍是公平的筹码 成为共识
有观点指出,这种个性化的征收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统计比较困难,核实真实性工作量太大。个税改革怎么改?起征点怎么算?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就提出过,可以将个人所得税与CPI挂钩,按照CPI上涨幅度的两到三倍,提高个税的起征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王天龙表示,不少国家就是使用这个办法。
王天龙:通货膨胀具有财富再分配的效应,侵蚀货币的购买率,对普通百姓实际生活水平的影响很大。如果能够把个人所得税与通货膨胀挂钩,有利于保障百姓的生活水平,不因通货膨胀受到过大的影响。有利于稳定经济主体的预期,提高税制的公平性和效率,对政府的行为也是一个约束。
不过,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石磊提出,近期CPI都在下降,难道起征点还要降低吗?因此,不能仅看物价水平,要统计整个生活成本的上升。
石磊:不能仅仅根据物价这一个水平,还要看整个生活成本的上升。目前生活成本上升主要是哪一部分?就是家庭教育的支出,身体健康的支出、文化消费的支出,以及过去不计算在其中的一些服务类项目支出,现在都构成我们生活成本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必要的组成部分。
当然,这样统计口径的改革需要时间,但是,提高起征点已经成为共识。我们看到,不少作为人大代表的企业家连续多年都提出这样的建议,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建议起征点为6000元,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的建议则是一万元。财政部长楼继伟的回应是:简单提高个税起征点不公平,最根本在于税制改革,改成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个税改革破局 需尽快得到制度回应
无论从缩小收入差距的角度,还是优化经济增长的制度,个税改革都势在必行。经过长期讨论,调高起征点、改分类税制为综合所得税制,按家庭征收而非个人征收等,个税改革方案也渐渐清晰。从人大代表建议到财政部屡次要推动个税改革的表态,说明改革也不缺乏共识,但是,个税改革一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如今,在全面二孩政策的背景下,个税改革是否有加速的可能?
个税改革为什么难以推动?业内分析,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目前实施的分类所得税制征收成本低;二是实施综合所得税制或按家庭征收条件不成熟,在征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家庭所得难以掌握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漏洞;三是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削弱了改革的主动性。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改革毕竟很难,因为一个它对利益调整,可能一些税负要调整,发挥它的公平的作用。另外,它对我们的征管条件也提出了挑战,实际上综合所得要进行申报,要全方位了解所得财产信息,它要求全社会、各个部门、金融机构体系都要向税务机关提供信息,这一块还有一些滞后或者一些障碍。
不过,这些问题逐渐有了解决办法,比如个人征信体系问题,大数据技术日渐成熟,在新的技术条件下,过去的难题或许能够很快找到解决办法。
施正文:我们的问题是现在要把它尽快提到议程,把方案起草好,公开讨论,有一个非常可行科学公平的方案。
有资深业内专家也表示,二孩政策的放开,也许会成为个税改革的催化剂:
业内人士:应该有可能考虑二孩,增加一些附加的扣除。两个孩子的,可以适当增加扣除,因为这已经是国策了,要放开,既然是要改革,就要加进这个因素。
还有建议说,个税改革没必要一下拿出最完美的方案,可以一步一步来。比如,家庭征个税就没有必要一开始设置过细的条件;另外,如果马上进行全国范围的改革条件不成熟,可以选取一些税收基础统计较好的地区先试,也是可行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