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猪周期”的来临,市场很快感受到通胀“带头大哥”的影响力。在猪肉价格上涨的推动下,7月CPI涨幅升至9个月新高。而接下来几个月预计CPI还会继续攀升。
随着“猪周期”的来临,市场很快感受到通胀“带头大哥”的影响力。在猪肉价格上涨的推动下,7月CPI涨幅升至9个月新高。而接下来几个月预计CPI还会继续攀升。
不过,分析人士指出,CPI全年涨幅仍会大大低于全年3%的通胀控制目标,通胀温和运行为货币政策宽松预留了很大的空间。
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CPI同比上涨1.6%,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创下9个月以来新高。与此同时,7月CPI环比增速也从上月的零增长转为正增长0.3%。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对此分析认为,猪肉和旅游价格上涨是CPI环比上涨的主因。
“前期猪肉价格较低,养殖户积极性不高,生猪存栏量减少,猪肉供应紧张,价格连续第三个月恢复性上涨,7月份环比上涨9.9%,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30个百分点。” 余秋梅指出。
最近猪肉价格最近反弹明显,市场担心可能会带动CPI进入新的一轮“猪周期”,并给央行后续货币政策宽松确实会造成两难。
对此,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章俊对上证报记者表示,“7月份之后CPI会持续攀升,在今年年底可能会突破2.5%,逼近3%。但全年CPI会在1.8-2%左右。按照我们对猪肉价格的预测,不会对实现今年的通胀目标造成威胁,因此央行不必也不会为此做出政策的调整。”
其实,从目前情况来看,并不存在通胀压力,反而存在通缩压力。这一点从PPI数据就可以体现。
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PPI同比增速从上个月的-4.8%进一步扩大至-5.4%,创下五年半以来新低,而且环比增速也继续恶化,降幅从上个月-0.4%扩大至-0.7%。
中信建投证券就此在研报中直言,“未来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通缩风险而不是通胀风险。”
在分析PPI降幅扩大的原因时,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提到两点:一是大宗商品及国际油价下跌带来输入性通缩;二是经济运行疲弱以及去产能压力导致需求端持续低迷。刘学智认为,未来PPI同比跌幅有收窄的可能性。
在通胀温和、经济企稳基础尚不牢固的大背景下,市场普遍预期,货币政策宽松的基调不会变,但下一步财政政策会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