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汉能股价雪崩商业模式再遭质疑
2015-05-21 作者: 记者 王璐 吴黎华/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5月20日上午10点35分左右,本应出席香港股东大会的李河君,现身北京汉能清洁能源中心的开馆仪式。这位曾以1655亿元身价蝉联中国首富的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一如既往地畅谈移动能源的美好前景。然而,就在过去短短20分钟内,汉能薄膜发电股价上演了雪崩式的下跌,直至当天紧急停牌,股价已经跌去46.95%。

  与汉能薄膜发电股价之前的暴涨一样,此轮股价“腰斩”亦是疑云重重,市场传闻四起,有人称是外资斩仓,也有人猜测遭到香港证监会监管调查,还有分析认为可能是金融机构抛售汉能质押股票引发连锁反应。对此,截至记者发稿时,汉能未有公开回应。不过,有汉能内部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否认了上述猜测,并表示不应过度解读股价变动。上述人士表示,汉能目前基本面良好,未来有发展前景。就在当日,汉能薄膜发电集团还正式发布了便携、移动、专业三大系列共12款薄膜发电充电新品。

  盘面数据显示,5月20日当天,以每股7.35港元开盘后,汉能薄膜发电股价表现平静,一直到10时15分左右开始上演暴跌,短短1分钟就已跌至6.92港元,截至停牌,股价已跌至3.91港元,当日跌幅达到46.95%,总市值则由前一交易日收盘的3073亿港元缩水至1631亿港元,一日蒸发1442亿港元。交易数据还显示,当天上午总成交量为1.75亿股,成交额为10.51亿港元,盘中最低价为3.88港元。其中,大单卖出的股数为4105.6万股,占成交股数的23%,涉及资金2.89亿港元,占成交金额的27.5%。多位市场人士指出,上述数据显示有多家机构参与了当天上午的抛售。

  有分析师认为,汉能股价大跌或是外资斩仓,当天的卖盘主要来自中信证券,沽出的金额达2098.2万元,其他主要沽家还包括UBS、高盛及招商,涉及的沽出金额分别为1985.5万元、1901.8万元及1673.5万元。有业内人士表示,汉能此前通过海通等券商机构,以上市公司股票做质押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但有部分贷款出现逾期未还的情况,在沟通未有进展的情况下,部分机构当天早上开盘后抛售汉能股票,导致股价下跌,引发其他机构跟进,发生了踩踏事件。

  2013年汉能薄膜发电(彼时名为“汉能太阳能”)就曾被质疑缺钱,股价连续四个交易日大幅下跌近34%,此后汉能公告披露,李河君将合计持有的174.94亿股中的51亿股股份抵押给了四家金融机构,获得5.2亿港元的贷款额度。之后2014年1月8日,汉能高调宣布与中国民生银行及亚洲金融合作联盟签署200亿元的授信协议。锦州银行总行又给予汉能集团80亿授信,汉能以上市公司股权为质押在锦州银行获得多笔大额贷款。对于上述贷款逾期说法,银行尚未有公开回应。

  同时亦有消息称,汉能因涉及操纵市场,正在接受香港证监会调查,但此消息尚未获得证实。数据显示,从2013年初到今年2月,这只股票总在尾盘时分出现飙升,时间大约在收盘前10分钟。汉能这只股票从2013年1月2日到2015年2月9日期间在香港股市的80万笔交易数据统计显示,尽管该公司的股价从2013年1月到2015年2月9日之间上涨了1168%,但如果一位交易者从2013年1月2日开始,每个交易日上午9点买入价值1000港币的汉能薄膜发电股票,然后在当天下午3点半卖出,到2015年2月时,这1000港币将缩水至635港币。但假如他每天多持有不到半个小时,这1000港币就会变成8430港币。有专家认为,这种尾盘暴涨模式不太可能是随机现象,而更多的显示出系统性操纵的特点。

  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后,汉能股价从1.8港元左右一路上涨,涨超7港元,期间一度冲高至9.07港元,总市值站上3000亿高点,其大股东李河君也一跃成为内地首富。据港交所披露,李河君所持有汉能薄膜发电80.89%的股份,以其19日收盘价7.37港元来计算,他的身价为2486.84亿港元(约1990亿元人民币)。而20日大跌后,该数字瞬间缩水到1319.34亿港元(约1055亿元人民币)。按此前《新财富》榜单来看, 排名已低于马云、王健林。

  而这一切暴涨暴跌疑云背后是汉能商业模式备受质疑。有媒体称,汉能薄膜发电整个应收账款中跟公司有关的数额达到了60.9亿,占了所有应收账款的97.6%。而其超千亿资金来源和去向也成谜,从未公布过融资具体情况,旗下九大太阳能制造基地目前处于暂倒或延迟状态。对此,汉能方面称,除南京基地由于调整建设计划外,其他基地全部已投入及满负荷生产。今年春节期间全部基地更没有停工,员工均加班增大生产。“我们的基本面是没有问题的,薄膜发电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些CIGS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已经开始生产,我们在民用市场方面的开拓也在不断推进。”上述汉能内部人士介绍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把教育当做生意 安徽文达集团濒临倒闭

把教育当做生意 安徽文达集团濒临倒闭

一度被作为安徽民办教育标杆的安徽文达集团,近期却因负债近20亿元导致旗下多个民办教育机构倒闭或停办。

中小制造业“血拼”价格掉入微利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