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15-05-13   作者:新华社记者 罗博 周科 王政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1.商贸神话 2.传奇秘诀 3.转型突围

  山东临沂和浙江义乌,远隔千里。翻开地图,你很难将它们作任何联系;但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却有“南义乌、北临沂”现象。
  一个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市场,每天来自国内外的20万客商熙来攘往;一个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专业市场集群,每天2万多辆货车往来于全国2000多条线路。它们的景气度,被视为中国商贸流通的晴雨表。
  两个不沿边不靠海不是区域中心的山区城市,却同时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市场神话。巧合的背后,到底蕴藏着怎样的商业密码?

  商贸神话

  尽管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山东临沂商城的商户宋连胜每天都有30多批货物发往国内外,他代理的一款文体用品已经连续16年成为全国销售冠军。
  “这个冠军,是用板车推出来的。”作为临沂商城第一代经营业主,宋连胜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东挪西借500块钱从农村“洗脚进城”,在临沂市西郊汽车总站附近推着板车摆起了地摊。
  在随后30多年里,历经“地摊式农贸市场—大棚市场—专业批发市场—临沂批发城—中国临沂商品城”五个发展阶段,宋连胜见证临沂商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而他自己也从零售、批发转向品牌代理和打造自有品牌,从拓展国内市场到打入国外市场。
  “不到临沂,你绝对想象不到这里的市场有多大!”临沂市委书记林峰海说,在临沂,小到缝针纽扣,大到园林机械,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商贸市场已成为这座城市最具特色的名片之一。
  临沂商城管委会提供的一组数字更为直观:128处专业批发市场,19万从业人员,日30万人次客流量,覆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主要门类的6万种商品。去年实现市场交易额2687.4亿元,增长28.2%。
  无独有偶。几乎是在同一时期,义乌也开始创建中国小商品城,随后经过五易其址、十次扩建,最终形成了以中国小商品城为核心,11个专业市场、14条专业街相支撑,运输、产权、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相配套的“小商品城王国”。
  相比临沂的“草根”特征,义乌则是“空气里都飘着商机。”这里汇聚了中国各地的日用消费品,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采购商,一个集装箱拿回国就可以开一个小超市。
  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尽管义乌小商品市场最早也是从“鸡毛换糖”、马路摆摊起步,但很快就以国有公司进行统一经营开发、管理和服务,进而开始“抱团闯市场”。
  虽然义乌商人做的是不起眼的小商品,但积沙成丘、集腋成裘,在市场缝隙中做出了大生意。目前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经营4202个种类、33217个细类、170万个单品,去年实现市场成交额857亿元,增长25%,连续24年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的“头把交椅”。
  回顾传奇历程,犹如隔世说梦。如今,临沂人将商品运到了遍布全国的20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和20多个国家;而义乌的商品则早已出口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外商出入境40万人次,常驻外商达1.3万名,“世界超市”实至名归。
  从最初两个市场创立的艰辛,到现在两种模式的对比,“南义乌,北临沂”无不是投身市场经济弄潮儿辛勤创造的结晶。

  传奇秘诀

  两个原本“土货不出、外货不入”的地方,为何能形成影响全国乃至全球的市场?初来乍到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任何发展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无论临沂还是义乌,如果没有当初先行先试的勇气和后来政府顺势而为的作为,就不会有今天的市场。”临沂市第一家专业批发市场的创办单位——山东兰田集团党委书记王士岭说。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民进城摆地摊不仅是新鲜事,还存在不小争议,在其他地方限制和禁止时,两地政府却给予了相对宽松的环境。30多年来,政府都在十分巧妙地处理好繁荣市场与规范市场的关系,既不采取约束过多的行政干预,又不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更多的是因势利导的管理和服务。
  如今思想的桎梏早已破除,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察团络绎不绝,或明察或暗访,期望借鉴甚至复制两地的商贸模式,但至今鲜有成功者。两地的管理者说,这是因为除了看得见的原因外,还有看不见的“秘诀”。
  “全国几乎所有生产企业在临沂都有经销商或代理商,市场的背后其实还有物流。”临沂商城管委会副主任王东说,市场和物流,犹如鸡和蛋。在临沂,究竟是先有市场还是先有物流,始终是个解不开的谜,但可以肯定的是,物流支撑起了当地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据统计,目前围绕临沂商场各个市场,有2094户物流经营户和1.8万辆货运车辆,去年实现物流总额4000多亿元,覆盖全国所有的县级城市,通达全国所有港口和口岸。由于具有不可比拟的规模优势、效率优势,当地物流价格比全国平均低20%—30%。
  “一件服装包裹从我们那直接运到福建,要30元。从临沂转运,能省下5元。”来自河北的一名物流业务员告诉记者,货物走临沂,从距离上看好像是绕路了,但实际运费能省不少。
  看似不合常理,却符合市场规律。山东华派克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浩彬说,一来临沂物流网络广,来往车辆到哪里都有货,从不会空载;二来配货能力强,借助大大小小的物流信息平台,一辆载重30吨的货车几分钟就能匹配到货物,压缩了等货、装卸、仓储等成本,自然成为全国的价格洼地。
  除此之外,临沂物流另一个优势是“代收货款”。临沂中联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隽立峰认为,近10多年来,临沂物流之所以能独树一帜,是因为它同时兼具运输和结算功能。
  “与小件快递不同,临沂是典型的大宗商品物流,在通行的货到付款模式下,物流公司相当于过去的‘镖局’加‘票号’。”隽立峰说,正是长期的合作和多年的信任,整个市场上至少50%以上货款由物流公司帮助代收,这在其他地方很难想象。
  与临沂相距约800公里的义乌,同样也有自己的“独门”秘诀。
  “在义乌,你可以花最低的价钱买到你想要的任何商品。”义乌市长盛秋平说,全球超过80%的商品都能在义乌找到,且品种还以每天500种的速度增加,有的价格甚至比原产地还便宜许多,充分印证了“出处不如聚处”的道理。
  而物丰价廉背后是强大的产业支撑。正如义乌人自己所说,仅有市场,没有产业,总让人有种“不着地”的困惑与不安。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义乌就开始逐步引商转工、贸工联动,并由此培育出一大批优势产业集群,成为市场的活力之源。如今义乌60%的工业企业是从商贸业转入的,其袜业占全国的35%以上,拉链占全国的30%以上,无缝服装占全球的20%、全国的80%。
  除此之外,品牌则成为义乌的“金招牌”。义乌小商品城的商户表示,提起小商品,人们自然会想到义乌,这就是品牌。几代人辛勤耕耘建立起来的产品、服务、形象、文化价值的认知和互信,使其在全球市场买卖中磨合衍生出一种无形资产。看不见,摸不着,但显现出无可替代的生机和活力。
  20多年专注做一根吸管的“吸管大王”义乌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说,义乌人骨子里的商业基因与勤劳专注,成就了今天的义乌市场传奇。
  “无论是低成本物流、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是响亮的品牌,要做大市场,须有‘内不欺己,外不欺人’的胸怀。”义乌市委书记李一飞说,保持市场繁荣的核心要素是两个字:诚信。
  10多年前,外省一位客商来临沂商城采购教育用品,下完单装好车后,才发现随身携带的3万多元货款丢了。宋连胜二话没说,不仅让客商先拉货再补款,还给了他3000元作路费。这样合作伙伴加友情的关系也一直延续至今。
  而这,也是两个市场能书写一个个传奇的共同秘诀。

  转型突围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异军突起,给临沂和义乌都带来新挑战,“实体”市场还有发展后劲吗?两地的同志都说,转型方能突围。
  对以批发业务为主的传统商城来说,电商的影响显而易见。临沂商城的一项调查显示,未开展电商经营的市场业户,商品销量已经下降了10%—30%不等。
  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适应。临沂雅讯电商服务公司董事长聂文昌说,电子商务离不开实体经济和物流,而临沂规模庞大的实体市场和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恰好为电商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尽管起步相对较晚,但在政府鼓励引导和商户主动“触网”之下,临沂商城电子商务企业和商户已发展到2万户、从业者近10万人,去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09.5亿元。经过几年努力,有望再造一个“网上商城”。
  “改革转型是大势所趋,否则过去积累的发展红利会被逐步消耗掉。”临沂市长张术平说,临沂未来将打造电商、信息和支付三大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物流与商贸、内贸与外贸的结合,走出一条现代流通业发展的新模式。
  而在义乌,小商品市场以日用品为主,数量庞大但小散杂,也愈发感觉到原有的贸易方式已逐渐不适应市场。
  改革要主动,发展靠争取。面对电子商务扑面而来的冲击,先行一步的义乌于2012年正式上线运营“义乌购”电商平台。
  “和传统电商线下虚拟店铺多、假货难溯源等情况不同,‘义乌购’坚持实体店入驻,线上线下真正融合。”“义乌购”总经理王建军说,目前义乌小商品市场经营户实名认证完成率达到98%以上,电商平台总商品数达到305万。
  此外,还有大量网商群体依托实体市场、第三方交易平台和电子商务园区形成集聚之势。去年义乌整个电商的交易额已达1153亿元,连续两年跑赢实体市场交易。
  “未来一要加强线上线下互动,打造‘网购小商品城’,二要利用义乌的全球知名度和快捷物流渠道,做强进口、转口贸易。”李一飞说,义乌以前是中国小商品出口的“桥头堡”,今后争取做欧洲、亚洲两大市场互动往来的中转站。
  当前国内需求相对饱和,外贸市场则出现“天花板”。面对共同的烦恼,两大商贸“巨人”是“瑜亮之争”还是互补共赢,引人关注。
  其实,分隔长江南北的两大市场,从官方到民间,无不密切关注着彼此的“动向”。义乌对临沂商城的快速崛起一度感到压力,而临沂则对义乌拥有国家“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金帽子”羡慕不已。只不过,以往双方热衷于对比着两个市场孰强孰弱、两种模式孰优孰劣,而现在则更关注如何取长补短。
  一直以来,临沂商城以内贸型市场著称,义乌则以外贸型市场闻名。由于产业配套不足,临沂更多是依靠物流支撑起的商品“中转站”,缺少商品定价权;而因为对外依存度过高,义乌则不得不面对国际市场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己之所短,恰是彼之所长。
  “船多不碍港,车多不碍路。市场足够大、空间足够宽,而且两个市场差异很大,无须担忧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王士岭说,现在临沂商城很多货品都是从义乌采购,而义乌不少商品则是用临沂的物流配送。
  从“买卖全国”到“买卖全球”。两大市场30年的变迁,正是生产力发展与生产方式变革相融相促的过程。对义乌来说,这是当初“鸡毛换糖”的改革开放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对临沂而言,这是战争年代的沂蒙精神在经济发展中的延续和升华。
  人们期待,“南义乌、北临沂”能够继续以各自的方式演绎新的市场传奇。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