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国资补社保”体现国资公共属性
2015-05-13 作者: 王传涛 来源: 新快报

  近日公布的2015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显示,剔除财政补贴后,2015年养老保险“亏空”将超过3000亿元。有报道称,为缓解财政补贴压力,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工作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对此,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澄清:具体方案尚在研究。

  社保收支不平衡话题,早已并不新鲜。公众关心问题有二:一是社保基金到底亏空多少;二是如何去弥补这一亏空漏洞?对于前者,答案是3000亿元;对于后者,却从不缺少争议,症结在于谁来为亏空埋单。

  为弥补社保亏空漏洞,有专家建议要提高个人缴纳社保系数,有专家称要将个人账号“充公”,再加上已经是板上钉钉的、预计2017年开始落地实施的延迟退休的做法,大量地让老百姓埋单的建议,充斥于舆论场中。公众对此显然不满意,原因很简单,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保出现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则是管理者在制定政策时没有前瞻性、预见性的表现,是一种管理上的失误。而这种失误,显然不是民众所能造成的,更不应该由民众来埋单。

  不让民众为社保亏空埋单,国有资产、国有企业利润、公共财政都应该有所表现。毕竟,国有资产是全体公众的公共财产,国有企业的利润是利用全体公众的公共财产赚取的利润,而公共财政是所有纳税人贡献出来的。以上三者,为社保基金的亏空来埋单,天经地义、责无旁贷。

  社保制度,在本质上也是一种缴税制度。虽然不是直接纳税的行为,但其社会意义殊途同归。同时,国有企业的利润,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广义上的国有资产投资理财行为,因此,把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的利润划归到社保基金中去,也可以被认定为公共资产的理财成绩。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弥补社保亏空的方法争议也较大——利用现有的社保基金进行投资回报。尤其是在当下大牛市行情之下,在存款利率低到聊胜于无的当下,如何让社保基金实现钱生钱,则成了一个很重要的现实问题。但是,利用社保基金进行投资,也不是不可行,关键在于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社保基金的管理是不是足够透明,投资收益是不是能够规避腐败的风险;二是社保基金的投资是不是足够安全,如果入市被套牢,是不是有人能够为之负责?

  无论如何,划转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工作,规避了公众埋单的发生。这是很重要的价值还原——政府的决策、政策与管理出现失误,公众从来不应该成为埋单者;管理有病,不能让民众花钱买药。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改革推进落实遭遇“软抵抗”

改革推进落实遭遇“软抵抗”

当前在改革推进过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形式化”和“任务化”倾向,局部利益和部门体制分割对改革推进形成了障碍。

中小制造业“血拼”价格掉入微利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