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15-03-26   作者:记者 邓华宁 俞俭 许祖华 赵孟卓 丁静 杨宁 吴晶晶采写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1.项目多管得了管得好吗 2.创新活力被扼杀 3.建立市场化的考核机制 4.科研经费分配不防引入同行评议机制

  科研经费获取不公平且使用效率低下、科研管理过细过死甚至“重物轻人”、 经费资源分配过度行政化、科研体制“九龙治水”……科研创新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不禁让人担心,在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当下,我们创新的血液从哪里来?而在一些地方高校科技工作者看来,效率低下是科研投入最大的浪费。
  缺乏市场化的考核机制,不仅造成了科研经费的低效浪费,也给套取科研拨款的蛀虫留下了政策缝隙。受国家和地方科研评价体系和评判标准的影响,绝大部分高校没有将科研成果能否产业化、产业化后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作为重要评价标准。业内人士建议,激发社会各界进行科研创新的活力,需要整合资源、分类施策,加强产权保护,“该放活的放活,该管死的一定要管死”,要打造一条公开化、市场化的课题项目申报、监管、评审链条。

  这么多项目管得了管得好吗?

  科研经费获取不公平使用效率低下、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过细过死甚至“重物轻人”、 经费资源分配过度行政化、科研体制“九龙治水”……科研创新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在慢慢扼杀科研工作者的创新活力。
  为支持科技创新,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可谓“蛮拼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已达1.19万亿元,占全球研发投入比重达11.7%,规模居世界前列。不过,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形成对比的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近八年来,我国科技研发资金投入已经接近三万亿元,但市场上叫得响的新成品、新技术仍然太少。每次看到科技、教育主管部门拿着厚厚一摞项目申报表,我都想说,这么多项目你们管得了管得好吗?”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董事长、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说。
  南京工业大学一位教授认为,产业不是靠国家规划出来的,政府插手越多,效果越差。现在政府有形之手作用远远超过市场无形之手,比如各省都在搞战略新兴产业,每个省都投入几十亿搞产业研发,鼓励银行给企业贷款,有的新兴产业出现低端化、过剩现象。光伏行业前几年就出现了恶性价格战,遭受严厉贸易制裁,有的企业破产倒闭,带来大量呆坏账。他说,“企业的研发绝对针对产品,攻关效率很高,直接用销售额提成鼓励研发,有的一个产品能卖几十亿元,研发队伍干劲很足,这是政府项目无法比拟的。”
  曲道奎建议,国家把分散的项目补贴改为建设公共、公益性研发平台,从大产业的角度,建设大的研发创新平台、测试平台。平台建设就像修路一样,一旦用好了,企业就像赛车一样可以在上面跑起来。现在的项目补贴像下毛毛雨,一下,地下湿了,过两天不下了,地又干了。但平台是一个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可以一步一个台阶往上走。建议国家重点支持一些高端的研发平台、测试平台、创新平台、检测平台。
  中国科学技术研究院一位教授表示,科技创新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科研项目应该来自市场、来自企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就做什么。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张晓强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最迫切的不是增大科技投入,而是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政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命脉的领域要积极作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及相关支持体系。

  产权缺少保护扼杀创新活力

  一些地方高校科技工作者表示,效率低下是科研投入最大的浪费。改革需要上下配套,特别是将广大科技工作者从“报项目、写论文”的无效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多更好地与市场结合,为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缺少产权保护是科技人员没有创新活力的根源”。曲道奎说,改革提出要形成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紧密结合,从扶持创新的角度来看,不能只是简单地从产业创新角度出发,而是要统筹考虑三个链怎样结合。
  中国财政协会理事、南京审计学院一位教授表示,现在每个省除了几所部属大学外,大量高校是省属的。省属高校教师的精力除了教学外,应该更多用于应用型项目,为本地经济服务。要鼓励教师到企业拿项目,那些能从企业拿到钱的教授才是真正有本事的。
  南京邮电大学一位负责人说,去年以来各地都对高校科研经费加强管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横向科研课题管得很死。学校与企业间的课题是合约制的,课题经费都经过企业审计,只要能够达到企业的目标,就应该让教授自由支配资金。但目前省内按照纵向课题的管理方式来管理横向课题,非常严格。
  有业内人士表示,人是最活跃的创新因子。科技改革还要改革人事制度,切实改变科技人员流动难、兼业难的状况。实行“岗位管理”,加速人员流动,鼓励科技人员在完成岗位任务后,兼职兼业,一人多岗,放活、用足优秀人才。要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与其锁在柜子里贬值,不如加快产业化形成产品,对国家有利。

  建立市场化的考核机制

  “缺乏市场化的考核机制,不仅造成了科研经费的低效浪费,也给科研‘蛀虫’留下了政策缝隙”。东北某省教育厅负责人表示,受国家和地方科研评价体系和评判标准的影响,绝大部分高校没有将科研成果能否产业化、产业化后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作为重要评价标准。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科研经费管理使用出现违规违法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引入公开透明、市场化的评审机制。只要项目立项了,经费就能拿到手,往往疏于对科研过程的管理和科研结果的评测,难以保障科研经费的产出效率,大量科研项目不了了之,或者仅仅停留在论文上,成果无法转化造成了经费流失。
  业内人士建议,在省级层面,要建设统一公开的申报、评审机制,接受社会监督。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郑春白介绍称,为了公平遴选出优质项目,湖北省对同类申报项目进行集中评审,评审过程以专家答辩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去年集中评审145个重大科技项目,按照评分排名淘汰20%,保证了公开和公平性。在项目成果鉴定环节,利用互联网公开透明的便利条件,建设“盲选”体系。湖北省组建了2000多人的省级专家库,其中有很大比例是省外的专家。省级科技奖励全部由外省专家评定,由计算机编排专家代码随机抽取,再由计算机根据抽到的代码发送邀请,整个过程都由机器完成。2013年湖北实行这个做法后,湖北评选出的科技成果没有出现“实质性异议”的情况。
  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表示,对于应用型的项目和课题,尤其是企业参与的,应该改变由专家验收的现有方式。要制定更加市场化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市场认可度、市场效益来评判验收项目成果。

  科研经费分配不妨引入同行评议机制
    记者 林小春/华盛顿报道

  美国是世界头号科技强国,在科研经费分配、使用和监督方面早已摸索出一套相对成熟的机制。简而言之,美国按照同行评议的方式来决定科研经费的分配,但拨款与审核彼此独立,从而避免外行领导内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欺诈项目、人情项目,较好保证了公平和公正。

  科研经费来源多元化

  几十年来,美国在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一直是世界第一。2016财年白宫预算报告中相关经费申请共达到1460亿美元,比上一财年拨款额增加约80亿美元,增长6%。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联邦政府并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科研领导机构,科研资金的分配和管理权分散在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研究院、能源部、农业部、航空航天局等各个部门,这些部门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资助计划或发布研究课题,各个大学以教授为核心组成的研究小组可以在指定领域自由提出申请。
  一般而言,获得联邦经费支持的研究被认为是质量相对较高的“优质”项目,美国研究人员也以申请到联邦资金为荣。
  美国科研经费的来源是多元化的。除了联邦经费以外,还可以申请州以及地方政府的科研经费。美国一些著名高校如哈佛、斯坦福、耶鲁等自身也拥有充足的科研经费,这也是它们能吸引高水平人才的重要资源之一。
  除了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美国很多亿万富翁也以私人基金会名义赞助各种尖端、前沿、重要的科研项目,如艾滋病研究、癌症项目。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及其妻子梅林达·盖茨,就于2000年设立了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现有资金超过360亿美元。

  同行评议保证资金流向优质项目

  美国的科研经费主要按照同行评议的方式进行分配。以美国生命科学研究经费最充裕的国家卫生研究院为例,对每个申请,它会设立一个第三方独立项目评审小组,对申请项目进行投票评估。这种同行评议的好处是,不管申请者是诺贝尔奖得主还是助理教授,只要课题令人信服就可以得到经费,保证资金流向最有创造力或社会最需要的课题,同时也激发了所有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与进取心。
  美国的科研体制与中国有很多不同,但一些美国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预防科研经费腐败,首先要建立以竞争与同行评议为基础的经费拨款方式,而且拨款与经费申请评审要完全分开,以避免经费分配由外行官员说了算。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同行,不是指一个大领域如生物学领域里的同行,而是细分到某个小领域的“小同行”,这是因为现代科学分得越来越细,同一个大领域不同小专业,同样隔行如隔山。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一名疟疾研究专家表示,他申请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经费,评议小组成员都是同一个研究领域的同行,“你的研究水平与成果到底什么样,这些评议小组的人都十分清楚,有时他们每个人给你的打分都一样。中国探讨科研成果如何审核,美国经费申请情况可以借鉴。”
  严格的同行评议体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科研造假或质量较次的科研项目蒙混过关。

  多重监管预防科研经费腐败

  美国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通常有三道关。首先,美国大学每一个系都有专门人员管理各种经费,他们会直接和科研人员沟通每一项支出是否合理,哪些费用存在问题,但沟通的目的是支持教授而非管理教授的工作;第二道关是学校的基金管理机构,对本校科研人员申请的各种费用进行管理、监督;第三道关就是相关拨款机构的审计,这种审计采用抽查方式。一旦发现问题,视情况严重程度,受资助对象与单位必须纠正或退还资助款项,有关机构还可暂停拨款甚至提请司法处理。
  预防科研经费腐败,还要防止有关人员用申请到的经费为个人谋私利。以同行评议为例,应避免让熟人做评审人,否则会沦为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在美国做同行评议的人员都要填写相关表格,如给熟人或存在经济往来的项目做评审,都会自动申请避嫌。此外,不向配偶、子女、同学、甚至自己开办的公司购买相关实验用品或设备。
  当然,再完善的制度设计,也无法完全避免不正当的科研行为。因此,科学家的自律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在美国,信誉非常重要,某个科学家一旦被发现有违规行为,后果将十分严重,他在同行中会身败名裂,从此无法再吃“科学饭”。

  科技创新要允许失败

  近些年,中国的科研投资增长很快,引起世界关注。对此,被认为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美籍华人科学家、拓扑绝缘体领域开创者之一张首晟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他建议,在科研问题上,中国应该“允许有完全自由乐趣的思考”,要允许失败,不要急功近利。
  在斯坦福大学担任教授的张首晟说,中国对科学价值的把握不太好,跟国外尚有一些差距,还主要从实用价值,而不是从科学意义来看待科研,“当然,要看到潜力股是很不容易的,但我们的评价体系确实有待提高,发放科研经费的机构要有长远的眼光”。
  张首晟认为,中国要支持原创的想法,这是科学的价值所在。张首晟说:“中国项目型的科研经费太多,相对来说对比较自由创新的项目支持少了一点。科技创新要允许失败,要鼓励大家尝试。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实际上有点像风险投资,不要总是投资一些比较成型的科研项目。”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