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预算报告纷纷如期揭开神秘面纱。《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发现,已经公布报告的省份皆大幅下调财政收入目标,至少有五省财政预算收入增幅与地方GDP增幅持平甚至还低。在财政收支压力进一步增大的同时,地方政府创新财政投入方式,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成为地方财政“四两拨千斤”的新宠,首次被多省写入预算报告。
赵乃育/绘 |
目前已有10个省份公布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预算草案报告。这些省份2015年财政收入预算均低于2014年财政收入增幅,上海、天津、江苏、新疆、北京等省市2015年收入预算相比2014年下降2到4个百分点。
其中天津2015年财政收入预算增幅为11%,高于GDP2个百分点,甘肃2015年财政收入预算为12.6%,高于GDP4.6个百分点。除了这两个省份,内蒙古、江苏、山西、北京、浙江、上海、河北、新疆等省份的财政收入预算增幅与GDP增幅大体保持一致。
其中,江苏财政收入预算增幅与GDP增幅均为8%,山西均为6%,北京均为7%,浙江均为7.5%。上海市虽然没有明确设立GDP目标,不过在其预算报告中表示: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13亿元,比2014年同口径(下同)增长7%,与全市经济增长保持同步。而内蒙古的财政收入预算设为6%,首次低于GDP2个百分点。此外,新疆和河北的财政收入预算增幅也与GDP基本保持一致。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下调,与GDP增速相匹配,是一种较为合理的状态。”“多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幅一直远高于GDP增幅,实际上是不正常的。这两年差距逐渐缩小,不失为一件好事。在经济增幅放缓的情况下,如果财政收入增速过高,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王雍君说。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在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多省还要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一方面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相关税费;另一方面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将金融业纳入试点范围。这无疑会给财政收入带来较大挑战。
北京两会政府报告显示:“营改增”试点改革将扩围至建筑业、房地产业、生活性服务业和金融业,在本市产业结构中三产占比较高的情况下,减收影响尤为突出。在目前中央尚未明确具体改革政策的情况下初步匡算,预计“营改增”试点改革扩围拉低财政收入约3.2个百分点。同时,对信息服务业等六个行业实施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等因素,也会进一步减少财政收入。
如果考虑土地因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情况更不乐观。
德意志银行近期发布报告称,今年中国将面临1981年以来最严峻的财政收入大考验。卖地收入大幅减少所带来的经济风险尚未被市场广泛认知。德银表示,卖地所带来的财政收入分别占到地方财政收入和政府收入的35%和23%。卖地收入骤然大幅缩水将对经济造成巨大影响。
“我们预计中国2015年土地收入将同比下降20%。而即便仅同比下降10%,所带来的结果也是财政收入增长2.2%左右。这一数据将是除1994年税收改革年以外,198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报告指出。
重心 支出力度进一步加大
尽管地方普遍下调财政收入预算增幅,但在经济下行趋势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更有力度,地方加大财政支出确保稳增长已成基本趋势。2015年,在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多省一方面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一方面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2015年,财政赤字有所提高,财政支出力度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以北京为例,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4310亿元,同口径增长7%以上。按新口径,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4513.5亿元,增长12.1%。而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31.4亿元,增长14.9%。支出增幅远高于收入增幅。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称,“财政支出受到财力的约束,支出相对缺乏将加大经济下行的压力,作为逆周期的财政政策应该更积极、多花钱,要加大支出来创造需求以稳定经济增长。”
财政支出扩大,除了用于民生,事实上有相当部分用于支持项目建设。经济下行的压力让各地不再忌讳提出建设重大项目。
宁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宁夏将重点抓好投资额大、带动力强的40个项目,完成投资800亿元,带动全社会共完成投资3680亿元。陕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确保西合复线、澧河综合治理、铜黄高速二通道、西咸北环线等项目建成投用,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突破5000公里。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要“全力以赴加强项目建设”。河北省表示,要重点抓好100个续建保投产、100个新开工和100个前期项目,力争全省1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达到1500个、投资增长20%以上。新疆财政预算报告特别强调要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着力支持铁路、公路、机场、轨道交通、水利以及“两居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围绕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先行启动中亚医疗服务中心。
着力 PPP释放民间投资潜力
虽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的基调是积极财政政策,但地方财政实难积极。面临多重压力,地方财政要完成投资计划,钱从哪里来?不少省份将目光投向民间资本。
自去年底财政部公布总投资规模1800亿元的PPP示范项目以来,不少省份陆续推出省级层面的PPP项目。毋庸置疑,2015年PPP将会是资本市场的一大热词。在多地财政预算报告中首次出现“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并将其细化,从概念走向实务。如果说2014年是PPP的爆发年,那么2015年将是大批PPP项目涌现之年。
新疆等多省表示,要加强重点领域投资,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进一步释放民间投资潜力。“PPP不仅可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还能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时,PPP还被寄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期待。”四川省财政预算报告如此表示。
事实上,多省的财政预算报告中对如何开展PPP,在哪些领域开展项目有具体的描绘。河北指出,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城镇化建设、冬奥会设施建设等,筛选储备一批试点准备项目。天津将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计划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城市供水供暖供气、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安徽预算报告指出,要创新机制支撑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利用PPP模式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盘活存量房,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北京则计划2015年在排水领域试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市政府参照社会平均成本给予特许经营服务价格,由排水集团作为投融资、建设、运营主体承担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等重点任务,吸引了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等社会投资机构参与本市水务建设工作。
除了PPP之外,多地也强调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福建强调要通过整合工业、外贸、农业、科技、旅游等涉企专项资金,设立省级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汇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合力。新疆鼓励通过设立引导基金、担保基金等市场化模式,发挥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带动作用。天津推进政府投资基金化管理、股权化运作,吸纳社会资本跟进投入,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河北积极推进股权投资,制定了省级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