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未来路径
早在中钢集团“逾期风波”一开始,市场上就有传闻称,有关部门已经出面,有可能对中钢集团注资200亿元。
这一传闻并未得到证实。但由此带来的中钢集团前途的问题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对于是否会被重组,中钢集团董秘李可杰日前曾表示称,“目前没有接到任何上级的消息,尽管很艰难,但大家还在按部就班的工作,积极调整,压缩高风险业务。”
李可杰也坦言称,前些年大宏观形势比较好,投资多、钢铁发展快,我们公司扩张快、业务也多,我们应收账款中有民营、也有国有的,一些客户遇到生产经营的困难,我们也按照惯例去做,等待他们行情好转,等他们自身实力恢复,我们也会作调整。
据中钢股份的审计报告显示,2013年应收账款达142.83亿元。欠款多成为了中钢集团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但摆脱困境,短期无法依靠应收账款。
“目前,钢贸上下游资金紧缺,原有的钢贸企业垫付资金回收还很难,只能等钢铁行业好转之后逐步回收,这需要一个过程。”一位钢铁行业的研究员分析称。
在中钢股份相关的公开数据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值得注意。2013年,中钢股份的情况有所好转,全年实现利润总额为7.43亿元,投资收益12.80亿元,主营业务仍在亏损,亏损额为7.22亿元。
2013年,中钢股份在主营业务亏损的情况下,正是依靠“投资收益12.80亿元”等“副业”收入实现超过7亿元的利润总额。
实际上,在近年来钢铁行业低谷之时,就有不少的钢铁企业开始选择拓展“非钢业务”。其业务类型主要集中于与钢铁行业较为相关的矿产、物流、机械装备、进出口贸易,以及金融服务和房地产业务等关联度不大的领域。
武钢、南钢等十余家钢铁公司设立了物流、港务、装卸运输公司。此外,华菱集团下属的财务公司已经开展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宝钢所成立的电商平台上海钢铁交易中心,去年一年的交易量达到了200余万吨,注册客户2.6万家。
相反的,2013年,马钢、鞍钢选择出售非钢资产,韶钢选择剥离不良资产、大股东输血方式,三者均实现了扭亏。一度巨亏的山东钢铁在2013年底通过出售旗下济钢和莱钢的部分股权,获得收益约2.77亿元。
“中钢内部正在进行业务调整,压缩一些没有更多效益水平、风险大的业务,比如钢贸领域的业务,受全行业的影响风险因素多。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中钢的调整力度也会加大。”李可杰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