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澳大利亚想当亚洲粮仓
徐海静
2014-03-20 作者: 来源:

  地大物博,地广人稀,这两个词语形容澳大利亚都相当贴切。这个国土面积排名世界第六的国家,人口才刚刚越过2300万关口,只是一个中国大城市北京或上海的规模。在大量出售铁矿石之前,澳大利亚便以“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著称,畜牧业一直是其强项。而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抗旱节水粮食作物品种的开发,澳大利亚农业也异军突起,成为粮食生产和出口大国,其粮食产量足以供应6000万人口。

  《经济学家》旗下研究机构经济学家信息部在不久前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中指出,以澳大利亚农业方面的实力,可以在保证亚洲粮食安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而且澳大利亚本身也可以从中受益。

  这份题为《为亚太提供食物——澳大利亚在地区粮食安全中的作用》的报告是经济学家信息部在杜邦公司赞助下完成的。其实这份报告提出的命题早已在澳大利亚的媒体中得到广泛讨论,报告不过是以科学的方法、扎实的数据得出了一个人们心中已经达成的共识。当然,科学的报告应该能够更加坚定政府向亚太进军的决心,也为澳大利亚农民描绘了一幅光明的前景。

  不过,这份报告同时也对澳大利亚政府和农业界发出了提醒的声音,虽然澳大利亚农产品进军亚洲新兴国家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拥有天时、地利,但人的努力仍不能或缺。

  所谓天时和地利指的是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处于亚太地区,坐拥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水域。太平洋沿岸的中国和印度洋沿岸的印度,都正值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都是人口大国,未来面临中等收入人口增加、对食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虽然两国也都是农业大国,并致力于粮食自给,但对于相对高端的农产品的需求,本国无力满足,这就为澳大利亚留下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

  报告显示,到2030年,整个发展中国家的人均粮食消费将增加79%,在中国和南亚,人均食品消费将增加一倍。经济学家信息部假设了两种经济发展速度。正常速度下,到2030年,澳大利亚所有食品出口的59%都将去往中国;在经济增速较慢的情况下,这一比例仍将达到42%。

  这幅图景当然具有极大诱惑力。不过,如果仅靠天时、地利,缺少人的努力,送到眼前的机会也会丢失。在经济学家信息部的专家看来,澳大利亚农业整体实力强劲,但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因天气原因产量波动太大。政府必须支持农业科研,加大和鼓励在农业领域的投资,才能减小波动,稳定产量。

  而由于进口粮食和食品的增加,原本十分强调粮食自给的国家,其自给率会有所下降。比如,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将从97%下降到87%。报告估计,这将在这些国家内部引发相当大的争议和讨论,也会激发起保护主义色彩的言论。不过,报告认为,保证粮食安全、实现粮食自给有两个途径,一是保护主义,对本国农业实施高额补贴;另一个是开放式的,靠增加投资,提高科研水平,提升农业生产力。而后一种途径更应成为不论是粮食进口国还是出口国的选择。

  澳大利亚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区谈判已经进入到关键阶段。这一谈判从2005年就已开始,农业与服务业一起,成为澳方非常看重的领域,澳方急切希望靠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打开中国这个巨大市场的大门。

  澳大利亚总理托尼·阿博特去年赢得选举上台执政,没过多久就发出要在12个月之内“搞定”澳中自贸协定的“豪言壮语”。澳大利亚媒体批评他没有经验,谈判还在进行中就把自己的时间表全盘交给了对手。而今年刚刚结束的中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及,要加快与澳大利亚的自贸区谈判进程,而且将其列为2014年“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的重要举措之一,算是给澳方吃了一枚定心丸。

  如果达成自贸协定,澳大利亚的奶粉、牛肉、水果等质量上乘、食用放心的农产品将能够零关税地进入到中国市场,出现在更多普通中国人家庭的餐桌上。对于这一天,澳大利亚的农民们一直期待着……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分享经济“问诊”大城市“拥堵病”

分享经济“问诊”大城市“拥堵病”

建议以公共交通为切入点,进行“分享型城市”试点。同时,建设城市分享经济,也要推动以网络实名制为核心的诚信体系建设。

·“独角兽”平台纷涌分享经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