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关注]“兜底”不是信托风险终结者
2014-01-29   作者:记者 张小洁/整理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据媒体报道,备受关注的中诚信托30亿元矿产信托项目兑付问题在到期日前夕意外获得解决。中诚信托近日公告称,其“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兑付问题已与意向投资者达成一致。而工商银行向投资者表态称目前能够兑付本金,不能兑付利息。
  网民认为,尽管“兜底”的解决方式让购买该信托产品的客户松了一口气,但高收益“影子银行”产品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未因刚性兑付或暗中兜底而消失,风险仍在悄悄堆积,随时可能诱发信用违约风险。网民呼吁,应抑制当前理财及信贷市场“重收益轻风险”的倾向,采取市场化手段引导各方承担责任,既要强调买者自负,更要做到卖者有责。

  “兑付危机”有惊无险

  “中诚信托‘诚至金开1号’集合理财产品终于要归还本金了,当然第三期的息是没有了。这个结局让工行和购买信托产品的客户都松了一口气,能拿回本金,息不息的就别计较了。”网民“快一步慢半拍”说。
  据媒体报道,部分投资者反映,接到银行方面通知,可以签订一份授权委托书,委托书的内容基本为信托产品投资人将所持信托份额对应的受益权转让,最终产品的本金得以兑付。对于目前签署转让协议的方案,大多数投资人将选择接受。先保证本金“落袋”是大多数投资人一致的想法。
  网民“许海波”认为,这可能是皆大欢喜的结果。“工行高调公开宣称不兜底,不抹黑银行;地方政府积极推进技改和确权,依法行政、积极化解当地的投融资风险;第三方投资人受让信托股权,中诚信托顺利以现金兑付受益人。”

  “影子银行”风险暗中堆积

  网民认为,一起“兑付危机”平息并不意味着天下太平。随着越来越多非标资产的风险暴露,不排除少量信托项目会出现实质性违约。
  “近年来,一哄而上、疯狂发行的信托产品,大多都是房地产大泡沫衍生的‘怪胎’。它原本就是畸形的、高风险的,随时可能诱发信用违约风险。”网民“董登新”说。
  网民“凯恩斯”也表示,目前中国金融体系不断开放但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中国社会融资处于投机融资和庞氏融资阶段,大量金融产品涌现,大部分突破75%存贷比的限制,明显属于监管套利,可百姓确是深陷其中的受害者。目前信托及理财产品的借新还旧比例占其总规模一半以上,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此案也给全市场影子银行通道业务敲响警钟!”网民“张后奇”说。

  应引导各方承担责任

  网民“AlanBusinessReview”指出:“兜底,就是信用经济的破产,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崩溃。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即便兜底了,哪个买信托的委托人会继续这个游戏?”
  网民建议,应采取市场化手段引导各方承担责任,使市场参与者树立起“买者自负,卖者有责”的意识。
  网民“张后奇”认为,金融机构有责任引导投资人知晓市场投资风险,警醒投资人过去刚性兑付的信托产品存在风险。
  网民“胡顺中”表示,通道业务,需要分清相关各方的责任。如果近乎一手包办的银行存在重大过失,应承担主要责任。当然信托公司若疏于尽调审查,也应承担部分责任。若是正常情况下运营出现的系统性及市场风险,投资者也可接受买者自负的责任。
  “影子银行也好,信托业务也好,核心是使用不同的工具为企业信用、金融风险定价,不加管束的结果,就是所有的金融手段都蜕变为食利链条上的高利贷者,是建立规范警告‘高老头’们的时候了。利,可以得,责任,也必须负……”网民“叶檀”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若为信托产品兜底等于取消信托活动 2014-01-27
· 信托风险早该暴露了 2014-01-24
· 银行破产条例将推出 国家将不再为储户兜底 2014-01-15
· 艺术品信托风险结构新增中间级 2014-01-14
· 期待中国版“兜底”方案 2013-12-2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