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制度等多方面改革。公报将过去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两字之变,意义十分重大,是《决定》最大的亮点和重大理论创新,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质”的提升,也是未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领域改革的基本方针。【详细】

 
 
 

  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持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突出民生优先,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物价稳定,为推进改革和调整结构创造良好环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提质增效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宏观政策的黄金平衡点,不断完善调控方式和手段。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着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进展。【详细】

 
 
 

  会议要求,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强度,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详细】

 
 
 

  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则明确指出,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其中包括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等内容。多位专家认为,开放促进改革,先行先试的自贸区作为试验田,未来将多点开花,成熟一个批复一个。而在放宽投资准入领域,金融改革将是外资进入中国和人民币对外投资的重要先锋。然而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在国际收支平衡上的驾驭能力更强,不惧怕外资对重要经济领域产生冲击。【详细】

 
 
 

  今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以及上海、广东、海南、深圳等地方国资管理部门先后透露了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思路。一直走在改革前列的上海,在此次新一轮的国资改革中再次冲当先锋。上海12月17日公布了《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20条改革举措。要求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综合来看,加快推进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上市,提高国有资本证券化率,仍是各地国资改革的主导路线和重要抓手。【详细】

 
 
 

  为落实《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4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第一批先行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这表明,在机构调整的基础上,国务院职能转变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按照方案,职能转变的第一项就是“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可见放权在此轮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专家表示,国务院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权将有利于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也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详细】

 
 
 

  从2012年营改增在上海开始试点,到今年8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双扩围”,再到今天,营改增试点步步为营,扎实推进,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期,营改增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口。从营改增改革进程来看,试点双扩围至全国、纳入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行业只是迈出了营改增关键性的头几步。
  从经济结构转型的战略高度看,实施“营改增”不仅要减轻企业税负,合理优化税制,更重要的是通过税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详细】

 
 
 

  今年以来,在我国工业经济领域多个行业中,持续蔓延且加深的产能过剩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之“殇”。10月15日,《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发布,将改革重点锁定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五大严重产能过剩行业,并规划未来五年化解产能过剩的“路线图”。
  专家指出,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也是中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寻找增长新动力的又一重大举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