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关注]债务风险应纳入地方政府考核
2013-07-23   作者:记者 张小洁/整理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有媒体近日报道称,根据审计署数据,2012年4个省本级、17个省会城市本级打算用卖地收入来还的债务,本息共计2315.73亿元,是实际卖地所得收入的1.25倍。
  网民认为,随着房地产调控持续趋紧,地方政府冀望通过“卖地还债”挺过债务危机越来越不可行,一旦巨额地方债务失控,风险之大不堪想象。有网民提出,解决地方债问题需要制度层面的改革,如完善财产税制度,为地方政府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改革“重政绩考核、轻债务考核”的考核机制等。

  高债务率引“破产”担忧

  有媒体报道称,根据审计署6月公布的审计结果,截至去年年底,抽查的36个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85万亿元,其中有16个地区债务率超过100%,最高的达219.57%,有地方政府逾六成的年收入得用来还债。
  有网民由此联想到正身处破产边缘的美国城市底特律,甚至担忧“中国将要产生十几个底特律”。而另一些网民认为,由于中国不存在“地方政府破产”一说,上述担忧或许过度,但不破产并不意味着危机消散。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白明也在微博上指出,与中央政府发债还可以通货膨胀为代价不同,地方债一旦失控,由于没有发钞权,饮鸩止渴的“鸩”都找不到,很可能引发其他方面的连锁反应。

  “卖地还债”难持续

  众所周知,“卖地”仍是地方政府赖以还债的主要手段。
  财经专栏作家蔡慎坤发表博客称,中国官员从不担心城市破产,面对同样沉重的政府债务,中国城市官员采取的手段是拼命推高房价地价,把债务负担全部转嫁给无辜的老百姓。一直以来,各级地方政府疯狂举债盲目投资,靠的就是挥霍不尽的土地资源。
  网民“Steve_49”指出,卖地还债不可行,先不说还剩下多少可用土地,就政策来说,这种手法是与当期的房产政策背道而驰的,是近几年来不得不面对的政策矛盾。这种利用变相的政府炒房地产的方式进行财政收入的方式,不可能不引起高层的重视,虽然已经存在不少时间,但既然强令了房价问题,政府挥出去的巴掌不可能收回来。

  亟待制度层面改革

  网民“老彪NJU”表示,当务之急是要用各种资产调整方法排除地方政府债务这颗隐形地雷,然后改革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事权、财权。
  赵海均在博客中进一步提出几点具体的改革建议:一是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税分配机制,或者按照财权和转移支付来决定中央和地方应该承担的事权,尤其是要赋予基层政府与其所承担的事权相适应的稳定收入来源;二是完善财产税制度,为地方政府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财产税以房产、土地等为课税对象,有较强的地域性,而且税源充足,税收收入稳定,具有成为地方政府主要税收来源的基础。让其成为主力税源,能强化地方居民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监督和预算约束,对规范财政收入体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三是改革现行“重政绩考核、轻债务考核”,“重资金投入、轻效益评价”的考核机制。建议干部考核制度要随经济发展情况适当做出调整,现阶段要弱化GDP导向的考核,把举债、偿债、资金使用等方面的指标纳入考核指标体系,这也是保障地方财政安全,防止中央代地方买单的举措之一。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IMF再提中国债务风险 融资平台模式亟待转变 2013-06-02
· 如何约束和处理地方债务风险 2013-05-27
· 债务风险倒逼民资曲线进入金融业 2013-05-27
· 中国必须严控或有债务风险 2013-04-03
· 银监会警示地方债务风险 2013-03-1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