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绿荫掩映的“浙东小延安”
2013-01-23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四明山远眺
    这里曾经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和南方七大游击战争根据地之一;如今,它成为中国目前最富裕的革命老区之一。它就是浙江宁波余姚四明山革命老区。
  四明山位于浙江省东部,山脉横跨余姚、鄞州、奉化、嵊州、上虞五市区,呈东西向狭长形分布,总面积6665公顷,多低山丘陵,山峰起伏,岗峦层叠,海拔在600到900米之间。四明山林草茂密,山青水碧,各种鸟兽出没其间,生态环境十分优越,被誉为天然“氧吧”,有第二庐山之称。
  从杭州湾跨海大桥南端下高速,转省道,再驱车30余公里,即抵达当年四明山根据地的首府余姚市梁弄镇,这个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镇,是当年中共浙东区委、浙东行政公署、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等党政军首脑机关的所在地,素有“浙东小延安”之称。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梁弄坎头村的中共浙东区委旧址,这是一幢坐东朝西、传统风格的木结构老式楼房,馆内陈列着土炮、猎枪以及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步枪、机枪等革命文物600余件。墙上还清晰可见新四军战士手绘的战斗壁画,显示出在烽火岁月里革命战士那种乐观豪迈不屈的气概。
  现年82岁、当年新四军浙东纵队余姚大队老战士张裕康说,当年我们从杭州湾南岸登陆进入三北地区后,当地老百姓开始不了解我们这支队伍,躲着我们,我们就主动为老百姓挑水、扫地、做好事,那一年夏天,刚好遇到旱灾,村里吃水用水紧张,我们战士就到几公里外的山脚下去找水源,给老百姓解决了大难题。我们驻地的一个保长,为了“讨好”部队,从村民家里抓来鸡、鸭等家禽,说是要“慰劳长官”,被我们大队指导员狠狠批了一通,并责令其将鸡鸭一只不少都要如数还给村民。在我们行动影响下,老百姓终于认识到,新四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是人民的子弟兵。
  宁波新四军研究会王泰栋说,1941年1月皖南事变之后,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对新四军在华中作战的战略部署作了新的安排,明确指出:“关于浙东方面,即沪杭甬三角地区,我们力量素来薄弱,总指挥部应增辟这一战略基地。”
  “这里所指沪杭甬三角地区就是后来四明山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王泰栋说,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开辟沪杭甬三角地区的决定,江南区党委书记和新四军六师师长谭震林同志即指示浦东工委派遣900人武装南渡杭州湾,与浙东地方党组织的四支武装500多人结合起来,不久在苏北的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及一师又分派了三百多位党、军、政、财、文等重要干部南渡浙东,开创了四明山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并成为全国十九块解放区之一。
  张裕康说,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新四军进入三北和四明山后,先后打响了相公殿、姚北登州街、横河、临山等一系列打击日伪军的战斗,打出了新四军的威名。在四年多的时间里,浙东军民并肩战斗收复南汇、上虞两座县城,攻克敌伪大小据点110余个,解放同胞400余万,收复国土3万平方公里,我们的抗日武装也从最初的900多人发展到抗战胜利时的15000余人。解放战争时期,四明山是江南七大游击区之一。抗战胜利后,为实现全国和平,新四军浙东纵队于1945年9月底奉命北撤,只留极少数骨干坚持浙东地区的斗争。在华中局指示下,浙东工委和四明山工委领导四明山地区革命武装和人民群众与敌人开展了100余次大小战斗和反清剿的艰苦斗争,恢复了根据地,并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浙东第二游击纵队,下辖金萧、会稽、台属、四明、路南和浙东主力共6个支队,统一指挥浙东地区的解放战争。在蒋介石老家奉化的后方坚持斗争,成为蒋介石心头的一把利剑,牵制了部分国民党军队的力量,为全国的解放战争胜利立下了功劳。
  四明山镇党委书记高权说,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逐年升温,如今四明山老区平均每天接待前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游客近5000人次。同时,当地以红色旅游为龙头,因地制宜开发休闲游、生态游等多种旅游项目,有效地带动了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
  享有“浙东红村”之称的梁弄镇横坎头村昔日曾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区小村,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如今,一条以“中国红村”横坎头村为中心,浙东区党委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和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等景点组成的红色旅游黄金线日渐火爆。同时,借助红色旅游的龙头效应,横坎头村因地制宜地开发休闲游、生态游、商务游等多种旅游项目,并向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大城市大力推介,吸引游客纷纷前来。
  “横坎头村从来没这么热闹过。”横坎头村村民黄文在当地经营着一家农家乐,他告诉记者,每逢双休日或节假日,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汽车把上山的路堵得水泄不通,饭店、农家乐更是生意火爆,连农户家中自制的烤芋艿也被抢购一空。
  横坎头村党委书记张志灿介绍说,2011年,横坎头村的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达12万余人次,仅半山樱桃园就接待游客3.5万人次,收入近50万元,全年全村实现三产总收入1180万元。
  不仅在梁弄镇,老区的另一个大镇四明山镇的农家乐经营户也已达58户,还有多家避暑山庄和度假村,总床位达1200张,餐位3500个,文化生态旅游从业人员530多人。据当地人介绍,夏季高峰的时候,不预定就上山来的话基本是没有房间的,常常爆满。
  “四明山镇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明山镇党委书记高权说,老区人民把“红色之旅”和“绿色之旅”有机结合,构建了一条“老区黄金旅游线”,赋予了老区旅游产业新的活力,旅游产业已逐渐成为老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余姚市先后建成了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丹山赤水风景区、四明山地质公园、四明湖和牟山湖风景区等主题规模景区以及覆盖全市的乡村旅游网络。”余姚市旅游局局长成立海说,为充分利用好山、好水、好景,我们精心策划各类参与性的农事活动,游客尽享农家野趣。如在丹山赤水景区推出二人摔跤、四明内家拳、四明古乐等四明山传统民俗表演,游客可以尝试挑战打草鞋、编竹器、磨豆浆等传统农活。在牟山湖和大隐芝林村,游客可以休闲垂钓、捉蟹、烧烤,充分享受“看湖景、抓螃蟹、品湖鲜”的乐趣。
  此外,大山村、梨洲村、五桂村、仰天湖等地拥有多个农家菜馆,“烤芋艿”、“樱花糕”、“南瓜饼”等农家特色小吃和农家菜十分诱人,市民和游客在饱览山乡美景之余,还能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山珍美食。
  成立海说,作为宁波首家省级地质公园的四明山地质公园,以其特有的地质风貌和自然奇观、生动直观的4D影片、陈列丰富的地质博物馆深受游客欢迎。九龙湾生态农庄内新建了富有丽江元素、欧洲小镇风格的碉楼,游客可以放松身心,在那里品酒、喝茶。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除了将开展登高山单骑、观鹁鸪岩瀑布、采野生猕猴桃等极富生态感觉的旅游活动外,还推出“一棵树木”认养活动,游客可以认养景区内的任一树木。“此外,我们还将独特的红色资源与丰富的绿色休闲度假资源融合在一起,成为红色旅游的重点支撑点之一。”成立海说,我们充分利用四明山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抗日军政干校旧址等四明山红色景点,提供红色经典影片展播、聆听革命故事等红色体验,让游客亲身感受当年新四军的工作、战斗、生活和劳动场景,了解革命历史,体验革命之路。
  在梁弄镇上记者看到,两边商铺林立,其热闹不亚于城区。在一幢幢造型别致的农居旁,停放着各种式样的轿车,记者发现有许多车子都是外地牌照,江苏、山东、上海、江西等,各个省区市都有。“这些都是梁弄灯具在外地经销大户的汽车。”梁弄镇党委副书记黄桂树解释说,梁弄是著名的灯具之乡,全镇有400多家灯具企业(主要生产户外灯具),在全国20余个省市区设有1400多家灯具门市部。现梁弄每年可产户外灯具8000余万套,占全国同行产量的1/3.“如今梁弄农民50%以上住上了楼房、别墅,年人均收入达1.2万元,在全国19个根据地老区中堪称‘首富’。”
  “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是浙江省最为重要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黄桂树说,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梁弄红色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推出了吃一顿红色饭、唱一首红色歌、走一趟红色路、读一本红色书、听一堂红色课等“五个”活动,梁弄红色经典旅游路线的影响越来越大,2012年以来,到梁弄革命旧址旅游和接受革命传统的人数已达50万人次。2011年,我们还在梁弄举办全国19个根据地峰会论坛,让红色文化更好地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城乡一盘棋 决胜在老区

  在余姚四明山采访,记者欣喜地发现,一向在余姚被作为经济考核重中之重的工业发展指标,在四明山、梁弄、大岚、鹿亭等四明山革命老区乡镇已被全面取消,20分的工业经济指标被转移到生态高效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新考核体系还增加了花木产业转型升级等指标。
  与此同时,余姚近年来还加大对山区道路、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进山区农村道路硬化、溪道净化、村庄绿化,使山区农民清洁饮用水率、农村医疗服务社区覆盖率、城乡公交客运通达率等均达到100%。
  “老区的富民,应该是一种有质量的富裕。”余姚市委书记毛宏芳这样告诉记者。
  余姚城市经济发达,居民收入富足,但四明山、梁弄等革命老区还相对落后。这些欠发达区域面积达461平方公里,占余姚市域总面积的30.7%,户籍人口10.3万,占余姚全市总人口的12.4%。
  城乡统筹像“一盘棋”,在城市经济发达的余姚,这盘棋的“决胜子”就该落在革命老区的共同富裕上。惠民富民,他们不能缺席,这些为新中国建立功勋的欠发达地区农民,一个也不能少。这是余姚市委书记毛宏芳就任以来一直秉持的理念。
  “要富民,先要保障充分就业。”毛宏芳算了笔经济账,余姚活跃着50万外来人口,如果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够取代其中10%的岗位,意味着老区农民可增收15亿元。
  去年6月,一项“乐业增收计划”在余姚老区全速推进。其主要内容为为着力抓好“十个一”:建立一个城乡居民就业创业情况数据库;开发新增一批就业岗位;搭好一个信息平台全方位整合资源实现信息共享;组织一批公共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探索建立一批劳务协作组织;推出一批创业扶持指导项目;开展一批就业推介招聘活动;健全一个就业创业服体系。
  “手头有了存款,心里也踏实!”余姚梁弄镇汪巷村63岁的农民汪后丁去年就业了,他在家附近的天绿水果合作社里剪枝、施肥,每天有70元的收入,日子眼看富裕起来,不时有“小钱”存进了银行。而在人口不过一万的四明山镇,去年农民存款已达2亿元。
  “像我这么一大把年纪,没什么学历,多亏了‘城乡居民乐业增收计划’给我免费上课、培训、介绍工作。”老汪和村里许多就业的农民一样,越活越有成就感。
  老区农民增收,离不开特色产业。近年来,四明山上花木销售火爆异常,仅樱枫花木专业合作社就带动3600多户农民增收,销售额突破2亿元。革命老区梁弄镇还做起红色旅游的文章。该镇横坎头村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浙东区委和行政公署所在地,镇村干部借此推介“红色之旅”,2011年全村接待游客10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近万元。目前,生态高效农业、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在四明山区各乡镇风生水起。

  四明山物产丰富,尤以特产余姚瀑布茶最为著名。
  余姚瀑布茶又称余姚仙茗、香茗,为浙江省的历史名茶,产于余姚四明山区的道士山。唐代陆羽所著《茶经》记载,余姚用大茶树芽叶制成茶叶,品质特优,称之仙茗。据宋《嘉泰会稽山志》(1201~1204年)载:“会稽茶唯卧龙与日铸相亚,其次余姚之化安瀑布茶。”余姚瀑布茶始产于汉,盛产于唐,因茶树根植于山上香灰土中,吸瀑布水气,制成的茶叶色如翡翠,香高形美,品质特优。
  余姚瀑布茶在宋代已非常有名。明代黄宗羲在《咏余姚瀑布茶》诗中赞道:“檐溜松风方扫尽,轻阴正是采茶无,相邀直上孤峰顶,出市都争谷雨前。两筥东西分梗叶,一灯儿女共团圆,炒青已到更阑后,犹试新分瀑布泉。”
  古老的瀑布茶一度失传。1979年余姚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对这一绝迹已久的历史名茶进行试制,终于获得成功,并在浙江省名茶评比会上荣获一类名茶称号。
  图为四明山茶园。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浙江余姚市代表领奖 2011-11-23
· 浙江省余姚市“挤”出资金支援灾区 2008-06-16
· 2008中国小家电博览会在浙江省余姚市开幕 2008-06-05
· 浙江省余姚市:巧用“老娘土”再造优质田 2008-03-21
· 余姚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裘皮服饰集散地 2007-09-0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