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犯罪现新动向
手段日益隐蔽 涉及面更加广泛 涉中介机构案件增多
2012-09-07   作者:记者 赵梦卓 王晓明/长春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手段日益隐蔽、涉及面更加广泛、涉中介机构案件增多,我国非法集资犯罪呈现三大特点。专家认为,目前我国金融体系滞后,投资渠道狭窄,对于非法集资的打击、处理可操作性差等诸多因素致使此类案件频发,严重扰乱社会及经济秩序,危害人民群众利益。
  专家建议,立足拓宽合法集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找到合法增值方式;不断完善政策、机制、环境,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题;建立多渠道信息网络,“标本兼治”全面封堵非法集资生存空间。
  “万里大造林、利国又利民”、“今天投入2.66万元,8年后回报18万元”……这些国人极为耳熟的广告语,蛊惑了多少人把血汗钱投入他们并不熟悉的林业。2004年至2007年,仅用三年时间,内蒙古万里大造林有限公司总计向社会销售林地40多万亩,非法吸纳公众资金13亿元。
  吉林省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高材林介绍说,目前非法集资形式花样翻新,由直接吸收存款发展到进行生产经营投资,由单一债权发展到股权甚至债权、股权相混合,手段更加隐蔽,欺骗性更强。他们以高收益、高回报为诱饵,打着“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倡导绿色消费”、“资本运作”、“发展三农”等旗号,以合法公司名义假借发行证券、投资理财、创业投资、黄金期货交易、分时度假等形式,诱骗群众财产,一些违法犯罪分子还跨多行业、不断变换手段和方式。
  近年来,我国非法集资类案件每年约以2000起、集资额200亿的规模快速增长,涉案地域更广、涉及行业更多、涉案金额更加巨大。根据国家部际联席会议统计,非法集资案件涉及全国29个省区市,涉及全国超过80%的地市州盟。涉及农业、林业、房地产、采矿、制造、服务、批发零售、建筑、金融、食品加工、旅游、医疗卫生和教育等行业,一些个案甚至涉及多个行业。
  依托中介机构进行非法集资案件增多,也是当前非法集资案的新特征。《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中发现,一些担保公司、房地产中介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非法吸收公众资金,再用于投资或转借给他人,谋取不法利益。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金融体系滞后与实体经济快速增长不匹配,使非国有企业融资难。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多年持续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充沛民间资金,也需要寻找更多的投资渠道。
  吉林省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刘长勇认为,处于转型之中的金融制度无法为资金融通提供顺畅的管道,加之我国金融体系较为单一,金融市场发展滞后、资金增值渠道单一、融资手续繁琐等等,一些民营企业为了获取大量资金,铤而走险,不惜以非法集资的方式筹集资金,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刘建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社会公众的金融交易法制意识和风险意识淡薄、部分社会问题的增加易诱发非法集资类犯罪。由于非法集资大多出现在农村地区,目前广大农村地区仍然是普法的薄弱环节,农民法律知识匮乏,而城市非法集资参与者多为离退休人员或下岗者,急于发家致富、脱贫解困。
  高材林认为,我国现有体制存漏洞,导致政府对非法集资犯罪打击不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在新旧体制碰撞交替过程中,各种经济关系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剧烈的冲突,加上市场经济本身具有的自发性与盲目性,导致了大量的经济失范行为。这些行为的产生都是由于社会管理机制的失调所导致。”他说。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弱化了以往的政府行政审批权,表现为经济活动中层层放权。但是在政府层层放权的同时并没有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例如审计监督、税务监督、银行监督、群众监督等,对社会经济犯罪预防和控制机能越来越弱,为非法集资犯罪打开了方便之门。
  吉林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吕文龙分析说,现有法律对非法集资犯罪界定模糊,对其未能精确打击、处理可操作性差也导致案件频发。“非法集资目前不是刑法罪名,罪与非罪的界限法律规定的并不严格,导致犯罪成本过低,刺激了此类犯罪的发生。”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包头火区治理凭一纸中标书非法集资38亿 2012-08-22
· 非法集资 郑州多家投资担保公司陷入困境 2012-03-28
· 要严厉打击非法集资 2012-02-26
· 非法集资与民间借贷有何区别? 2012-01-20
· 齐能化工非法集资数十亿 2011-12-2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