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职业是农民!”
——记山东胶南市勤耕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永战
2012-03-27   作者:记者 修国华/青岛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网
 
【字号
    初春时节,冒着料峭的春风,山东省胶南市勤耕农机专业合作社踏上了春季跨区作业的征程。在理事长姜永战的带领下,合作社正如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了110多名成员加入,每年完成作业面积400多万亩,收入超过1.6亿元,人均年收入近15万元。

    “改进机具,他简直着了迷!”

    姜永战今年不到40岁,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机手。从开农机机,他与农机的感情越来越深。姜永战是个有心人。他听到有些机手反映,由于播种机的行距是固定不变的,经常会导致戗茬作业。能不能错行作业,避开秸秆茬子呢?经过反复试验,他把播种机的固定行距改为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调整。有了这个绝活,找姜永战买农机的更多了。“俗话说,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这一话真不假!”姜永战高兴地说。
    首战告捷后,姜永战又改造起玉米收获机。由于玉米棒和秸秆不能有效分离,农民不太满意。问题出在哪儿?通过反复观察、拆装机械,他终于发现是刀式对锟在做怪。在对10多种对锟进行对比试验后,他用性能最好的替代原先的,再也没发现这个问题。一家农机企业得知后,邀请他前去帮助改造技术,销售状况明显改善,对方非常感谢。改造机械,姜永战上瘾了。有时吃着饭,他突然想到一个新思路,就放下筷子,在饭桌上画起图纸来。针对大豆收获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姜永战在小麦收获机基础上,着手研制大豆收获机。由于小麦机动力输出轮大,轴流滚筒轮小,导致后者的转速太快,容易造成豆粒破碎。他试着把这两个轮子的位置调换了一下,果然降低了碎豆率。接着,他又把板齿滚筒换成钉齿滚筒,基本消除了碎豆现象。几经改进,原先的小麦收割机变成了多功能收割机,可兼收小麦、大豆和水稻,受到了机手的欢迎!

    “推广新技术,他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重茬种花生会导致花生果烂掉。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姜永战觉着,可能是跟耕地太浅有关系。他试着不断减少五铧犁的个数,最后只保留一个犁,这被他称为“独犁”。他又把独犁加固、加高、加大,耕深达到50—60厘米。后来,他在深耕前先撒上一层白石灰消毒,效果更好了,几乎没有有烂果。当年秋天,农民们惊奇地发现,重茬地里的花生果竟然不再生病,产量也提高了! 这两年,姜永战坚持不懈地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好象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有时忙上来,他和社员们实行两班制,人歇机不歇,连吃饭睡觉也顾不上。由于保护性耕作无须先耕地,而是直接播种,许多人觉着这是懒汉种地,不会有什么好效果。没想到,一测产,小麦亩均节本增效100多元。这下,老百姓都服了姜永战。一些外地机手看到这儿的作业市场挺红火,也想过来分一杯羹。但许多群众都不卖帐,宁肯排队也愿意请姜永战的合作社作业。他每年完成保护性耕作面积1万多亩,规模之大,在青岛市是屈指可数的。长期以来,种白菜和土豆基本上靠人工,不少人苦不堪言。姜永战决心帮助大伙儿减轻负担。经过多次试验,他推出了“旋耕+起垄+机播”的白菜“一条龙”作业模式,一次性完成了任务。垄很结实,人站在垄上踩都踩不垮,即使雨季来临也不怕。由于出苗率、成活率、亩产量比常规种法还高,谁不高兴?“抓起管理来,他有自己的一套!”
    2008年,姜永战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要求加入合作社的络绎不绝,现在已经达到110多人。他就把四间正房腾出来当办公室,又把院子改造成农机库,而全家人搬到南厢房里。虽然拥挤了点,但看到合作社红红火火,全家人还是打心眼里高兴。与松散型管理的合作社不同,勤耕农机专业合作社属于紧密型,对成员实行单机结算。姜永战聘请了业务熟练的会计理帐,除总台帐外,还为全社的110多户成员分别建立了帐本,作业面积、作业价格、配件费、维修费等收支情况一目了然。为了更多地让利于成员,他一再降低作业中介费,每亩只象征性地收1元。这两年,大家的收入翻番增长,合作社去年集体积累也达到30万元,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由于大场镇远离胶南市区,农机手办理牌证和年检手续,得花上一天时间奔波,十分不便。姜永战与胶南市农机局反复沟通、争取,由合作社承担了部分农机化公共服务职能,全程代理牌证办理及年检手续,大大方便了机手。他还请人设计制作了合作社的纪念品——精美实用的茶具,印上了合作社的名称和联系方式,既方便实用,又扩大了影响,受到了广泛好评。
    “有几家企业,想让我过去搞研发。但是,我舍不得这些机械,也舍不得这片土地。我愿一辈子当个职业农民!下一步,我要扩大合作社规模,加快科技推广,努力把地种好……”又一个春天来了,姜永战满怀信心,也对未来寄予了很多的期盼!

    记者手记:谁来种地?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留守农村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愿意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但民以食为天。庄稼还得有人种,明天谁来种地?作为新时期的农机手代表,姜永战用实际行动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相比,姜永战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在一样的土地上种出了不一样的精彩。在他们眼里,“农民”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一种心爱的职业。虽然姜永战的职业梦想还刚刚起步,但是前面的路并不遥远。随着各种支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落实,加上姜永战等人的不断努力,他们将更好地肩负起农业现代化的神圣使命!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更好地保护农民权益 2012-03-23
·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2012-03-23
· 山东多地探索农民“带地进城” 2012-03-23
· 北京农民将“员工化”享受与城镇职工相同待遇 2012-03-21
· 温家宝:国家准备因油价提高直接补贴农民 2012-03-1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