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吉林辽源探索全面转型新路
2012-02-06   作者:记者 周立权  来源:经济参考网
 
【字号

    吉林省辽源市作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之一,几年来创新探索经济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新路径,在经济转型上坚持高位对接、高标准定位、高起点建设,在城市转型上着眼于增强城市承载功能、打造“碧水蓝天”工程,在社会转型上力求保障民生、让百姓安居乐业,初步实现了经济持续增长、城市面貌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局面。

    资源枯竭的煤城探寻新路

  辽源作为“因煤而立”的典型资源型城市,煤炭开采已有百年历史,煤炭产量一度占全国重要份额。但到了上世纪末,煤炭源资面临枯竭,仅有少量的残煤可供开采。由于接续产业没有及时跟进,辽源经济连续十几年徘徊不前。此时的辽源成为吉林省最穷、城市建设最破落、人民生活水平最低的地级城市。既不沿边,也不沿海,区位优势不突出,辽源发展陷入困境。
  为此,辽源进行了不断的探索。2005年,辽源市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5个转型城市之一。2008年又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
    辽源市发改委主任谭海介绍,辽源经过近几年的探索,现已初步摸索出一条经济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的新路径。
  经济转型,瞄准高端产业。辽源的决策者们意识到不能平面式地“对接”和低层次转型,必须立足经济的成长性,避免东北地区以往低水平重复建设。辽源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确定了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等新思路。从产业布局上看,东北三省还没有新材料基地,不存在产业趋同问题,定位这些高端产业,辽源市充分体现了“填空”意识。
  城市转型,打造“碧水蓝天”工程。资源枯竭型城市普遍面临生态恶化难题,辽源市致力于打造与经济转型相适应的城市环境,对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不予审批。同时,开展保护“母亲河”东辽河行动,实施水土保持工程、生态林建设工程,并下大力气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社会转型,让百姓安居乐业。辽源市大刀阔斧进行棚户区改造,面对大量资金缺口,不惜举债,采取联合开发、土地置换、配建商住房、社会垫资等方式和政府出一点、银行贷一点、群众掏一点、政策补一点、开发收益一点的办法,有效破解了资金难题。辽源还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满足百姓的就业需求。
 
  经济、城市和社会全面转型
 
    辽源市委书记姜有为说,几年来经过艰苦全面的转型,在国家支持资源型城市发展等一系列政策保障下,一个全新的辽源正在崛起。在经济、城市和社会转型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经济转型方面,辽源市运用差异化竞争战略,以“填空”意识大力推进高端产业。
   吉林利源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民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公司年产各种铝挤压型材12万余吨,产品出口18个国家和地区。现已成为美国苹果公司和日本三井株式会等国际著名大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伙伴。2010年11月,公司在深圳中小板成功挂牌上市。
   “我们拥有一流的科技研发队伍,在国内的竞争对手很少,在国际上也极具竞争力。美国苹果公司曾与韩国、日本公司合作,由于他们的废品率较高,最终苹果公司选择了我们。”王民说。
  与吉林利源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一样,吉林麦达斯铝业有限公司也实施高端定位。公司总经理助理张任侠介绍,他们以高速列车及城市轨道车车体铝型材作为主导产品,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6年均接近70%,并出口德国、法国、英国和韩国等欧亚国家。目前,辽源与铝业相关的高端公司已达七八家,初步实现了产业“集聚”。
    如今,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接续产业,已形成新的产业支撑,占辽源市工业的比重达到75%。预计到2011年末,辽源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0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30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9倍、4.3倍,年均分别增长23.9%、34%。辽源市的快速发展,一度被外界称为“辽源速度。”
   在城市转型方面,辽源把新城区建设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生成城市发展力和竞争力的同时,实施“碧水蓝天”工程。
  辽源市发改委综合科的姜妍介绍,辽源加快开发新城区建设,对采煤深陷区进行科学治理。现已启动建设南部和北部新城,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大规模实施街路建设改造,构建“三环四纵六横”城市路网,城市发展框架逐步拉开。城市供电、供水、供气、供热能力大幅提升,承载发展的功能不断增强。
  辽源加强对“母亲河”东辽河的综合治理,现已完成生态林和景观带的建设。实施国家级文明城、环保模范城和省级园林城、卫生城、生态城“五城联创”,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市民李成明说:“以前城里乌烟瘴气,现在水清了,天蓝了,街路宽了,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创业的信心更足了。”
  在社会转型方面,辽源把住房和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问题,不但让百姓居者有其屋,还要住得温暖舒适。
  辽源城市棚户区片多面大,全市共有40片棚户区,涉及居民8万余户。现已累计投资68.4亿元,完成改造32片,回迁安置居民5.2万户。
  辽源市房改办主任李清介绍,今年,辽源对7个地块进行改造,新开工建设115万平方米,拆迁量接近去年的2倍,投入16.5亿元,其中政府投入10亿元。对最后余下的2.8万余户棚户区居民,辽源计划明年完成50%任务,三年内全部完成工矿棚户区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建设任务。
  辽源市龙山新城小区居民孙振春告诉记者,她家原来是31平方米的平房,棚户区拆迁后,只交了2万多元钱,就住上了55平方米的新楼房。“我家一下省了七八万元,条件好了,住的也暖和了,以前连想都不敢想。”48岁的孙振春说。
  有房住还要有活干,有钱赚。辽源市积极鼓励创业,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设立创业发展基金。
  记者在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看到,写有“东北袜业正在招聘大量工人”的大幅招聘牌立在大街边上。园区企划部张庆春说,园区现已安置1.5万人就业,其中包括500多名大学生。而在这些大学生中,有159人在园区自主创业。
  辽源以创业促进就业的同时,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今年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4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4.1万人。
  
  资源枯竭城市有待国家政策扶持
   
   有关专家指出,辽源市全面转型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为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转型必须依靠政策驱动、行政推动、投资拉动、开放带动。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分布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避免单一产业依赖,着眼风险防范,搞好项目对冲。另外,必须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让群众参与,让发展的成果惠及百姓。
  辽源市委书记姜有为说,辽源市虽然在经济、城市和社会转型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他们也深深意识到,要实现全面成功转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转变发展方式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警惕全球流动性枯竭 2011-12-09
· 发改委审查通过12个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 2011-11-11
· 王府井地块报价远低预期 资金枯竭致新地王难产 2011-08-13
· 翡翠暴涨 资源枯竭还是人为炒作 2011-03-29
· 美国贸易逆差源于科技创新枯竭 2010-03-30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