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11月26日,宁夏银川举行冬季大型人才交流会。新华社发 张瞳/摄 |
在全国的经济版图中,西北偏居一隅时日已久,要重新崛起道路艰难。本报记者经过调研后认为,今后西北需借助外力、发奋自强、大胆外出,且有一股子敢为人先的精神,方有一线大出天下的机会。
借助外力
在目前积弱多年的情况下,西北要重新崛起得先借助外力。一是借助中央政府的力量,二是借助东部和外商资本的力量。
就中央政府来说,希望其能帮助西北成立区域性开发银行。区域性开发银行定位于政策性银行,旨在贯彻国家特殊政策,经营上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职能是促进西北的产业发展。
同时,建立西北开发基金,主要对西北地区重大项目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发行西北开发彩票,所得收入专款专用,重点投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择机发行西北开发特别建设国债,所筹资金主要用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增加对西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公共产品投入。建议中央财政安排专项预算,解决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加大对这一地区以工代赈、安居温饱和劳务输出等脱贫项目投入。建议对人口10万以下、居住相对集中的少数民族以及其他一些绝对贫困、封闭地区,采取类似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对口支援模式,由东部地区发达城市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
对于强大的东部和外商资本,西北一方面要积极借助,另一方面要合理引导。西北今后的发展离不开外来资本,西北也无需闭门办事,在发展民生、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时可大胆引进外资。要引导外来资本到西北发展最急需、资本最匮乏的地方去。对于这些投资领域,西北可以在财政、税收上予以优惠,使其为西北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但是在引进外来资本时也需要加以辨别。今后不应再发生“招来女婿忘了儿”的现象,也不能让外来资本与西北的长远发展发生矛盾,尤其是一些可能破坏西北脆弱生态环境的外来资本,应拒之门外。
发奋自强
除了借助外力,西北要崛起最重要的还是要发奋自强。1亿西北人、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西北,要充分使用好自己的人、财、物,使之发挥最大效用。
在““孔雀东南飞”的大背景下,西北大量人才外流已不可阻挡。对此,西北一方面要用好留在本地的人才,另一方面对于外流人才也不要一扔了之,要千方百计的争取这些人才回流。这些在他乡工作的西北游子,往往是西北最富创造力和创业精神的人,他们在他乡通过激烈的市场打拼,积累了资金、技术、市场意识等西北最缺的发展要素,如果这些人能回归西北,将对西北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西北还是一个投资资金短缺的地区,然而长期以来西北的资金却又得不到有效使用,像陕北煤老板的资金不少投入了个人的奢侈生活,西北有必要整合现有的宝贵资金。在一点上,陕西已先走了一步。2011年12月20日,陕西省省长赵正永为关天产业基金揭牌。该基金是由陕西的能源巨头延长石油集团联合相关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的,设计总规模500亿元,目前已完成首期101亿元资金的募集工作。凭借这一基金平台,陕西从能源产业中获得收益资金就能源源不断地投入到陕西经济发展中去。
另外,西北还应当用好自己的物力,尤其是能源这个在全国有相当份量的资源。除了更多地从能源本身获得收益外,西北还应尽可能地延长能源产业链,做到石油、煤炭等的深加工,同时争取国家的环保政策不能一刀切。现在很多西北的学者担心,由于国家实行统一的环保政策,受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等因素影响,西北能源经济发展将有可能受到很大的约束。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高新才建议,国家如果明确西北要干能源的话,可适当降低西北的环保门槛,决不能在能耗、低碳等指标上一刀切。
大胆外出
西北与东部相比还有一个很大的差别,东部的经济是靠投资、消费、对外贸易“三驾马车”拉动的,西北长期以来对外贸易量却很少,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和消费。要使西北经济追赶上全国水平,当前西北就必须大胆走出去,增长加对外贸易量。
2011年前三季度,陕西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07.76亿美元,只完成全年任务156亿美元的69.07%,与计划进度相差5.93个百分点。目前,对外贸易对陕西的经济拉动作用十分有限,远不及投资和消费的拉动作用。据统计,陕西省的外贸依存度(外贸总值/GDP总值)自2007年降到9.7%以来,每年一直低于10%,与东部沿海相比差距非常大。
以陕西为代表的西北对外贸易弱小,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本地商品的竞争力弱。外贸发展说到底取决于商品的市场竞争力,竞争力强了,出口才能上去。但是一直以来,西北外贸发展缺乏强有力的商品支撑,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十分弱小。
二是对外市场开拓能力差。西北虽然不靠海,却与中亚、俄罗斯毗邻,是我国向西开放最近的地区。然而,在目前的中亚、俄罗斯市场上,西北的商人并不占优势,反而是东部的商人积极西进,如温州的商人已在中亚开设了大型制鞋厂,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经济专家认为,要使西北的对外贸易改变目前不利的局面,就必须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大力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利用地域优势,大胆外出、积极西进,从而才能为西北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巨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