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开放水平 加强合理保护
专访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倪洪兴
2011-12-09   作者:记者 白田田/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入世对中国农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如何应对很重要。入世十年的经验表明,一要坚持开放,二要在开放中加强对农业的合理保护。”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倪洪兴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说,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入世促进了中国农业持续、稳定、较快增长。入世意味着开放农产品市场,意味着中国小规模生产直接和国外的大农场竞争,在竞争力差距短期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农业开放必须提高质量和水平。

  经济参考报:农业是入世谈判时各国关切的焦点,现在回过头来看,入世给中国农业带来了哪些影响和改变?
  倪洪兴:
入世十年来,中国农业保持了持续、稳定、较快的增长,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农业生产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这是有目共睹。同时应该看到,近十年来农业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经济发展后需求增长对农业的拉动、入世前改革的累积效应和入世后的继续改革。
  入世是促进十年来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入世,进一步促进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加快了国外资金技术的引进,推动了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入世在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放程度的同时,提供了比较稳定和可预见的外部贸易环境,强化了竞争和规则意识。

  经济参考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同时在中国又是弱势产业。入世以来,中国农业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倪洪兴:
农业是入世时人们最担心会受到冲击的产业,入世十年来的稳定发展并不能否定农业面临的挑战。开放农产品市场,意味中国的小规模生产直接和国外的大农场竞争。目前我国农户户均农地规模仅0.5公顷,相当于韩国和日本的1/3,欧盟的1/40,美国的1/400。这种竞争劣势是受到资源和劳动力因素的制约,短期内难以改变。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挑战呈现不断扩大和加深的态势。
  一方面,国外大农场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加上发达国家对农业的巨额补贴,大宗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具有明显的、不断增强的价格优势。现在大豆、大麦、细羊毛等农产品大量进口,自给水平大幅下降。去年,我国成为玉米的净进口国。今年上半年,大米也多年来首次变为净进口产品。部分产品国内需求市场被进口过度挤占,趋势价格受到过度抑制,使国内生产效益和农民增收受到影响,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激励和动力。
  另一方面,跨国资本在特定产业的大量进入,对我国民间中小资本的投资形成了明显的“挤出效应”。大豆产业是最明显的例子。2004年大豆价格大幅波动,使得大部分中小榨油企业面临困境,国际粮商趁机进行收购兼并,掌控了我国很大部分豆油压榨能力。
  大量进口和外资进入削弱了部分农产品的产业控制力和定价话语权,对我国大宗农产品供给安全带来了长期潜在风险。

  经济参考报:农产品价格稳定一直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随着入世后农产品进口量的不断增长,如何应对国际价格大幅波动对国内市场的传导?
  倪洪兴:
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对于增加供给、丰富国内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减缓了农业对资源环境的压力,给国内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提供了余地。但大量进口使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更加快速、直接地传导到国内,加剧了国内农产品市场风险和不稳定性。像大豆自给率只有22%,基本没有价格话语权,大豆价格涨得再高我们也得买。2008年国际价格大幅上涨,进口成本因此增加了80亿美元。2009年大豆价格下跌,国家启动临时收储,但低价大豆的进入又削弱了政策的效果。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2008年以来,国际农产品市场越来越受到三个非传统因素的影响,即气候变化、生物能源、投资和投机资本。国际农产品市场呈现价格走高,波动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加剧的态势,主要出口国掌控国际市场的能力进一步加大。这种情况下,必须切实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监测、研判和预警工作,加强对重要农产品进出口进行适时适度有效调控;同时要切实加强外经贸信息公共服务,增强企业主体竞争意识和应对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经济参考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入世十年为今后中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哪些经验和启示?
  倪洪兴:
入世对中国农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如何应对十分重要。一方面仍然要坚持开放,充分有效地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减缓和克服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和市场两大约束。开放的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提高有效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的能力,使开放更好地服务于国内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保障供给和农民就业增收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要坚持在开放中加强对农业的合理保护,确保农业产业安全。我国农业和主要出口国的竞争力差距难以改变,我国农业在工业化进程中整体比较优势下降的趋势难以改变,这是中国的现实。要充分考虑我国农业的实际,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补贴,发挥关税等边境措施的门槛作用,使国内产业能够在更加公平的基础上与国外竞争。要着眼长远,注意加强对政策空间的保护。国际粮食危机再次警示我们,大宗农产品最基本的供给只能依靠国内产业来保障。我们需要利用国外市场进口农产品以增加有效供给,但必须在数量和价格乃至进口时机上要调控好、把握好,避免对中国自己的产业造成冲击和影响。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农业部曝光不合格种子 2011-12-01
· 我国大国农业的基本特征与宏观调控 2011-11-25
· 视农网首创可视生态农业模式 2011-11-24
· “矿老板”进军绿色农业 2011-11-16
· 农业部:瘦肉精产销网基本摧毁 2011-11-13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