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停发新股不如把好质量关
2011-08-19   作者:曹中铭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对于股市而言,市场走牛或走熊,必定有其存在的理由。2001年6月份开始,A股步入长达四年多的大熊市,上市公司股权分置被认为是“罪魁祸首”。随后的一轮大牛市行情,股改的启动又被解读为幕后推手。凡事皆会有因果。
  整体而言,今年的股市行情无疑是灰色的。除了一季度股指震荡上行之外,从4月下旬开始,市场即处于下跌的态势。银根收紧、通胀压力以及CPI持续上升等负面因素,导致投资者信心丧失,股指亦出现逐级走低,再加上欧美债务危机的影响,上证指数不断创出新低。在这一切的背后,是广大中小投资者遭遇惨重的损失。
  客观上,8月初股市的暴跌,欧美债务危机是“导火索”,A股市场本身的结构性矛盾与深层次问题才是“始作俑者”。其中,新股竭泽而渔式的融资行为更是成为千夫所指。面对疲弱的市场,要求缓发或停发新股的呼声又在市场中响起。
  毋庸置疑,这两年上市公司的融资堪称猛于虎。去年A股市场融资总额达1.03万亿元,突破万亿大关,位列全球首位。与2009年相比,增长123%。来自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融资总额已达到4384亿元,而从银行股以及其他众多上市公司推出的再融资方案看,今年融资总额再破万亿元当不会有什么悬念。
  短短20年时间,A股市场能有今天的规模,显然与上市公司大肆圈钱行为密切相关,也与监管部门对于股市的错误定位相关。目前,A股市场挂牌的上市公司为2530家,而美国市场达到3600多家上市公司,则用了200多年的时间。由此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圈钱”行为是多么的猛烈,更何况这还不包括那些频繁进行再融资的上市公司。
  缓发或停发新股是否能够达到救市的目的,事实证明,自2001年以来,新股曾经四次暂停发行,虽然短期内或可导致市场企稳或回暖,但没有一次能够完成救市的使命。这说明,缓发或停发新股,至少在救市问题上,值得商榷。
  近几年来,监管部门大力推行市场化建设,这一点明显表现在新股发行上。推行市场化,意味着市场的问题应该由市场自身来解决。但目前的市场颓势,显然不是“市场先生”能够解决的。笔者以为,新股发行无需暂停,否则市场又将陷入行政干预的泥潭。监管部门要把好新股的入市关。
  今年上半年频频出现的新股次新股业绩变脸潮,到底说明了什么?相信投资者心中已有答案。上市即“变脸”,至少说明这些挂牌企业存在包装粉饰上市的嫌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造假欺诈上市。遗憾的是,针对市场出现众多业绩变脸的新股与次新股,监管部门却没有给市场任何说法。
  A股市场投机盛行,除了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意识淡薄之外,与上市公司质量低劣密切相关。A股市场一旦有风吹草动即产生暴跌,同样与上市公司不具备投资价值密切相关。试想,如果上市公司估值合理,又极具投资价值,A股市场还会常常遭遇“黑色星期几”吗?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暂停新股发行,倒不如把好上市公司质量关。而且,这也涉及到A股市场的健康发展与长治久安。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新股暴涨 基金打新一日浮盈逾亿 2011-08-08
· 5天20高管离职 新股原始股东暴富引跳槽潮 2011-08-04
· 新股演绎“暴走”行情 21债基砸中14金蛋 2011-08-04
· 新股去破发 市场化机制功能初显 2011-08-04
· 债基年内九成亏损 打新股债市双重碰壁 2011-08-03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