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对内开放不足、中小银行缺失,是造成当下金融二元化矛盾的主要因素,那么,管制的、非市场化的利率水平,直接导致了其价格信号作用的丧失,加剧了金融二元化和结构性贷款难。这些症结在微观经济领域表现为,资金价格双轨制突出,低成本资金鼓励了低效率的国有经济的投资冲动,对更有效率的中小企业形成了实质性的挤出。
再以更宽的视角,从调结构的要求来考量利率管制的弊端。其一,对资金的供给方而言,负利率损害了储户的财富,鼓励甚至倒逼投资者提高杠杆率进行投资,加大了资产泡沫的压力;其二,对资金的需求方而言,利率管制导致资金价格信号失灵,扭曲了资源的流向,降低了社会资金的整体效率,进而阻碍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从这个角度考虑,有必要及时放开利率管制,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还原已经扭曲的资金价格信号。
由于本轮政策紧缩主要运用数量型工具而非价格型的利率工具,紧缩力度在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布差异明显。同时,这种政策组合也加剧了国内资金价格双轨制的矛盾。
眼下,国内市场的资金价格双轨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制的1年期存款利率仍在3.5%的低位,但市场化的银行拆借利率月初甚至超过了8%;二是,当国有大企业以7%至8%的成本借贷、以5%至6%的利率发债时,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不得不普遍以30%-50%的利率融资。但这一如此显著的利差是否是风险溢价的真实反映呢?从最近城投债的风波看未必如此。
放开利率管制、推进利率市场化,资金价格的双轨制是否会消弭?资金在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企业之间分配的旱涝不均是否会改善?答案应该是显然易见的。因为,放开利率管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在高通胀的背景下,储蓄的利率水平将明显上涨。在资金成本的硬约束之下,银行贷款成本也将随之上调,从而挤出相当一部分效率低下的国企需求。
由此看来,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金融二元化困境,就要加快消除金融业管制、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在机构建设层面,加大对内开放力度。在市场化改革方面,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放开利率管制。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还原利率的资金价格信号作用。
但是远水不解近渴。眼下为改善结构性融资难问题,缓解中小企业资金饥渴,短期的政策取向应重回价格调控。在当前货币环境下适当加息,不仅有助于抑制通胀预期,部分改变负利率状况,也可以挤出一部分大型垄断企业的信贷需求,在配套政策支持下,引导其挤出资金转移给中小企业。同时,在银行体系内部流动性旱涝不均的情况,特别是中小银行资金紧张情况下,流动性收紧力度应该放缓。
链接:对内开放方能破解资金双轨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