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证券股东方出现裂痕 投行部总经理费翔离职
2011-06-12   作者:薛玉敏  来源:投资者报
 

  6月份,正是合资券商热火朝天地大搞开业典礼之际,成立两年的中德证券却面临“蜜月期”结束、高层分手的窘况。
  《投资者报》记者从某券商一位投行人士口中获悉,中德证券投行部总经理费翔已经离职。
  记者先后向中德证券和股东方德意志银行求证,双方都表示不方便对此作出评论,但也都没有否认这个消息。

  股东方出现裂痕

  2009年1月,由山西证券和德意志银行共同出资组建的中德证券获批,2009年4月正式成立,这是外资参股国内券商被叫停重新开闸后,第二家获批的合资券商。
  中德证券总部位处北京朝阳区CBD商圈,注册资本10亿元,作为外资方,德意志银行参股比例为33.3%,达到规定上限。
  在开业之初,原德意志银行(中国)公司董事长张红力就曾信心满满地说:“完全不用担心合资券商面临的争端,虽然我们是小股东,但是山西证券对我们很认可,中德证券管理方面主要由我们负责,德银的投行业务也会从人力以及资源上给予中德证券百分之百的支持。”
  他还介绍说,开业之初,中德证券就拿到了有关发债的项目,但是中德证券还没有这方面人才,德意志银行派人过去,作为知识转移,免费给中德做顾问。
  根据公开资料,山西证券总裁侯巍出任中德证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中国区投资银行业务主管王仲何出任中德证券首席执行官、主要负责人;德意志银行中国机构客户部董事费翔出任投行部总经理。
  从公司管理层的安排上看,德意志银行一方的确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即使是这样的安排,仍没有避免高层分手的命运,被股东双方高层委以重任的费翔在此刻悄然离职。
  上述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尽管股东方山西证券和德意志银行方面,都为了合资券商的发展,作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两者仍然在公司发展方向、股东利益等方面出现了一些矛盾。
  面对这样的猜测,中德证券公关部门相关人员不置可否。
  一位券商分析师曾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合资券商经常面临的两个困境,无外乎是管理层对控制权的争夺和外资投行有保留的投入。
  上述投行人士感慨地对记者说,“每家合资券商成立之初都有信心能处理同行中出现的问题,他们相信自己会是其中的例外,虽然中德证券并没有出现多大的变动,但是高层管理人员离职,肯定会对双方合作产生影响。”

  灵魂人物费翔离职

  费翔可以说是中德证券的一面旗帜,他的离开对中德证券来说是重大损失。
  他是来自股东方德意志银行的代表,被媒体称为典型的第二代银行家。相比于第一代银行家方风雷(现为厚朴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和刘二飞(现为美银美林中国区执行总裁)等人,于“文革”后期出生的费翔,更多接触到的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经济,这也使其对中国企业具有更独特的解读方式。
  他有着丰富的海外投行经验,2000年加入美林证券,负责了中国电信、中国海油、中国国航、中国移动等一大批企业的海外上市以及并购、发债项目。
  中德证券首席执行官王仲何对他的评价是“少有的真正贯通中西的投资里手”,刘二飞称其“很不错,很有潜力。”
  有成绩作证,两人的评价,费翔可以说是当之无愧。
  2009年~2010年,开业的一年多来,中德证券已承销和保荐了8单IPO项目,辉煌科技是中国第一家铁路科技企业的上市项目;九洲电气是中国电力电子行业首家创业板上市项目;格林美是中国唯一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上市项目;同德化工是山西省第一家中小板上市企业;启明星辰是中国第一家解决红筹回归A股的上市公司,此外,还包括汉王科技、大康牧业、福星晓程等企业。
  尽管无法与瑞银证券、高盛高华等老牌合资券商的成绩相比,但其实力不容小觑。Wind数据统计显示,从2009年6月IPO重启到2010年底,中德证券揽入IPO保荐承销收入3.06亿元,在合资券商中仅次于中金公司,当之无愧地成为去年的一匹“黑马”。
   除了投行业务,债券业务也是突飞猛进。去年,中德证券共完成7单债券发行,包括去年商业银行的首个次级债——华夏银行44亿次级债。中德证券还是唯一入围中石油债券发行主承销商团队的合资券商(中石油债券发行筹集了200亿元资金,是去年国内发行量最大的企业债)。
  而这背后的最终操盘者都是费翔。
  他在去年末接受记者采访时还雄心万丈,立志要带领中德证券“在三年内前进五名”, 但仅一年多后,形势就发生了变化。有熟知费翔的记者表示:“他的离开,对于中德证券来说,是一个损失。”

  发展势头放缓

  进入2011年,中德证券的发展势头放缓了许多,少了刚成立时的一股猛劲。
  Wind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中德证券主承销金额174.5亿元,其中IPO承销金额59亿元,在合资券商中,仅次于中金公司(378亿元)和瑞银证券(67亿元),排名第三。
  而今年以来,只有一单IPO业务——华锐风电。中德证券与安信证券联席成为公司的主承销商,这也是中德目前承销的唯一一家大盘股项目。
  不过,也要看到,中德的“另一条腿”——债券业务,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形势。今年以来,承销了4单债券项目,共募集112亿元金额,在60多家券商中排名第10,在合资券商中排名第三。

  合法性备受争议

  影子PE突击入股的做法备受争议。
  “通过与券商的关系,这些人获得了项目。当然他们也会让保荐人进行跟投,从而产生灰色收入。”陈玮表示。
  这种模式是否合法?
  “从法律角度上来说,目前证监会正在严查利用内部资源从事关联交易,但是他们会以各种方式规避这些问题,并没有违法之处,但是从道义上来说,这引发了PE腐败,让人谴责。”汉能投资集团法务总监刘银告诉记者。
  不过,对此观点,投资圈内也有一些不同的意见。
  “这些人与券商合作进行共同投资,也会面临很大的风险,不一定会成功。此外,有一些好项目本身是他们发掘的,他们向PE机构或者券商提供了项目信息,然后也跟着进行了投资,因此,不能对他们全盘否定。”刘纲认为,影子PE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PE行业的发展。

  不被看好的未来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随着券商直投的崛起,PE与券商合作的空间正在缩小。
  “通过券商渠道获取一些项目资源相对很容易理解,但是一直持续下去未来并不好说,以前圈内一些通过券商直投方式崛起的PE正在转型。”陈玮告诉记者。
  这加速了PE的洗牌过程。
  “对于一些品牌PE,如深创投来说,他们已经成长起来了,很容易获得资源,券商不过是渠道之一,而对于一些小PE来说,这条路很难走下去。”根据陈玮介绍,目前虽然法律上没有限制企业接受独立的第三方PE投资,但是在资金相对充裕、PE竞争不断激烈的背景下,企业更愿意接受一些有品牌且增值服务能力强的企业,他们会对这些中小PE进行更严格的审查,比如说其钱的来源是哪里等等,以防止企业将来接受不必要的调查。
  摆在影子PE面前的一条路是,如果不能在现有条件下发展到一定规模,影子PE的前景不容乐观。
  “随着PE发展逐步走向专业化,PE也在不断演变,肯定会出现洗牌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影子PE如果持续没有项目可投的话,就会逐步淡出PE市场,从而转型成为一些品牌PE的LP,而不是自己从事PE。”刘纲表示说。
  如同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在中小PE没有好项目来源、面临洗牌的同时,一些品牌PE也同样面临转型的困境。
  “现在券商直投崛起,这部分业务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如果只单纯依靠券商渠道获取一些项目,这条路将很难继续走下去。”陈玮坦言,对于同创伟业这些品牌PE来说,目前他们也在寻找新的出路,比如将投资阶段尽量往前移等。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分仓利益链:券商专款申购基金换取佣金 2011-07-19
· [博客]券商行业再次洗牌是市场发展必然 2011-07-19
· 券商离职潮:弃卖投买的背后 2011-07-18
· 券商研究所风云录:那些挖与被挖的日子 2011-07-18
· 24只券商理财品近清盘 中投抛1800万护盘 2011-07-18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