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副校长、经济学家刘伟21日在《2011中国经济增长报告》发布会上称:中国现在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存在着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应予以警惕。
在刘伟看来,一个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首先是不能保持持续的制度创新,经济和社会发展缺乏持久的动力。在很多国家,最初的经济起飞往往是通过政府指导对银行贷款(间接融资),进而实现私营经济的发展来实现的。进而“寻租”行为普遍发生,私营经济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往往伴随着政府官员中腐败行为的增加,如果制度建设又不能及时跟上,往往会出现政府效率降低、银行不良贷款增加和一般企业的积极性受挫等一系列问题,严重时还会出现社会动荡。
其次,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不能通过稳定地提高效率来保持经济增长。刘伟说,如果一个国家只是出卖资源而不注重研究开发以及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它的增长就只能依靠加大资源的开发量,或者寄希望于资源价格的提升,这种发展必然是有局限性的。
第三是经济发展失衡导致资源配置恶化和供需失衡。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社会经济发展就会要求在新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均衡,即减少收入分配差距、大城市和中小城市都获得发展、城乡差距缩小、中低收入居民家庭明显改善等。如果在这时有科学合理的政府干预和制度安排,形成这种新均衡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否则很可能会经历一个长期甚至是痛苦的过程。
第四是发展中对外部世界的过度依赖,经济活动缺乏内在的稳定性。很多中等收入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对外部的资源存在着较大的依赖,而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又没有及时地对自身的资金结构、市场结构等加以调整,这样,外部世界的动荡和风险往往严重地影响本国经济的稳定。
“这些问题在中国也是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此,中国也存在着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刘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不过他同时强调:和那些经济长期徘徊或增长缓慢的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不同,中国目前仍然处于高速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中国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条件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如果能较好地改善和解决各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矛盾,中国便有可能继续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高速经济增长,使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更高的水平。
链接:2011中国经济增长报告(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