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存款准备金率升至新高,银根收紧,冻结资金3600多亿元,它会给市场造成哪些影响?《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史小诺):昨天央行宣布,从21号起,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保持一月一调的频率,同时也是自去年以来的第十次上调。那么此次上调之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将会达到20.5%的历史高位。通胀压力之下,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释放了怎样的信号?它会给市场带来哪些具体的影响?
今天演播室的评论员是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教授郭田勇先生和我们财经频道评论员张鸿,首先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的新闻背景。
朱慧荣(本台记者):2011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也是央行年内的第四次上调。
解说:今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罕见,此次上调以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20.5%的历史高位,可一次性冻结银行资金3600亿元左右。业内人士认为,央行此举是为对冲短期流动性集中释放高峰,抑制通胀预期,有关专家表示,之所以再次选择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不是加息,更多的是考虑到了热钱流入的问题。
针对存款准备金率创下历史新高,一些媒体认为,央行未来调控的空间会十分有限,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认为,存款准备金率没有绝对的指标。
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界限问题,它都是取决于条件,在什么条件下,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用到多少,从国际经验上来讲,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尺度。
解说:对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否会造成中小企业资金紧张,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周小川说,中小企业始终存在资金链紧张问题,最新数据显示,中小企业融资占比还在增加,目前确实有一部分企业贷款难,资金状况取决于企业财务和现金流是否稳健等自身因素。
主持人:在刚才的短片当中我们看到,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尽管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是上调到了一个历史高位,但是他表示说,存款准备金率没有一个绝对的指标,他要看具体的环境,具体的条件,怎样理解这段时间频繁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郭田勇:周行长讲话,其实就讲我们也不能拘泥于这种带有教条性的东西。
主持人: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
郭田勇:就是我们还是要根据中国的货币这个量,以及中国的银行信贷情况来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这里边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是什么呢?昨天我还发微博讲这个观点,就说中国它是一种间接融资主导的银行金融体系,就是说社会上融资80%以上依靠银行贷款,而银行存款又是贷款重要的资金来源,这样的话,你要控制银行信贷,控制货币量,那么就是说提高存款准备金这个工具就非常重要。
张鸿:对。
郭田勇:我们依靠调控存款准备金率,就可以有效地来管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进而抑制它这个放贷能力,进而来调控货币供应量,来控制通胀,所以说我们这个存款准备金还是没有必要给它固定出一个上限,我们还是未来有空间,我们是可以灵活运用的。
主持人:张鸿怎样理解?
张鸿:刚才你提到就是频繁上调,我算了一下从去年11月份开始,就已经开始一个月,每个月都是在月中,都是中旬调一次,这两个月变的特别的规律,28天,30天,那这么频繁其实就是一个,象征性的意义就是要坚决的收缩货币。
主持人:收缩流动性。
张鸿:我们说遏制通货膨胀预期是我们最大的一个任务,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就是钱,膨胀就是多了,通货膨胀就是钱太多了,所以得往回收,往回收就是它可以拧紧水龙头,比如我们通过利率什么来调高,让出去的少,还可以在水库里边把水弄出去,提出去,这就是央行要从银行的水库里边把钱弄出去一部分,这就叫准备金,然后现在其实就是说大型金融机构就是你有20.5%的钱要归央行,你只能有79.5%可以放到市场上来。
主持人:对。
张鸿:这样的话其实就是收缩了你这个钱,其实你说3600亿,这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你真的对市场有多大影响,今天沪深股市成交是2700亿,也就是说不到一天半的成交量,有多少大的这种影响力,那不大,再加上这个月,4月份好像要回收央票,也就是说要往这个池子里蓄水,大概要有九千亿。
主持人:对。
张鸿:也就是说其实你这个池子里的水可能还不少,但是它象征意义很强,我看复旦大学的谢百三教授他说有的国家80%,中国肯定不可能到80%,也就是说银行只有20%的钱可以拿出去贷款,但是我的理解是,就是说他的意思可能是,就是我们遏制通胀,或者是收回货币的这个政策。
主持人:决心。
张鸿:没有上限。
主持人:刚才两位评论员说到我们非常频繁地央行是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那么也是旨在要收缩市场上的流动性,那么这个举动对于市场上的影响将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市场上他们的观点会怎样。
谢荣芳(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央行整个调整可能对通货膨胀有好处,但是对于企业资金周转,就带来一定的难度,给外贸企业资金周转也带来困难,内销企业也一样,一些小规模的企业,银行贷不到的话,它会向民间借贷资金。
龙先生(湖南某汽车美容公司负责人):像我们一般是找信用社贷款,原来(利息)是六厘多,七厘多,现在(利息)是一分,比如一百万的贷款,原来每个月是7千多,现在是1万多。
华而诚(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其实我们在(贷款)总量管理之外,要考虑到结构的调整,就是贷款规模限制的时候,你要有个平衡,你哪部分退出,哪部分增加,其实我们都知道,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我们都讲了,结构调整也都讲了,但是在管理方面如果能够配套,这样比较好。
李志强(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首席分析师):上调准备金,本身是一个对冲流动性的概念,就是外部流动性,源源不断地进入,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即使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并不会对流动性产生剧烈的冲击。
邬平涛(汉口银行小企业金融部总经理):由于信贷供给趋紧,但是信贷的需求,尤其是中小企业,从我们现实的感觉,它的需求还是比较旺盛,这样肯定导致资金使用成本会增加,我们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这一块还是能够有所区别,我们没有控制。
主持人:刚才我们看到了,就是市场上对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他们所产生的一些,就是想法和忧虑,那么我们看到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肯定会直接的影响到,有一些实体经济的投融资的活动,比如说对于中小企业他们的融资可能也是会造成一些难度,但是我们又一直在提到要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要给予一些扶持,这个矛盾怎么样来理解?
——中小企业或许更容易贷款?
郭田勇:我觉得这个问题要辩证的来看待,一方面肯定说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就意味着银行可贷资金变少。
主持人:对。
郭田勇:那么这个时候呢,他的确能够顾及到的资金面就会比较窄了,当然大家很多人就开始担心,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就是这些中小企业,但是另外一方面,其实我们也看到,以前,比如说我们前两年,我们的货币比较宽松的时候,那么货币宽松的时候其实大量的资金都是流向了,比如政府投资项目,国有企业。
主持人:也不是中小企业。
郭田勇:也并不是中小企业,大量资金流向这些,比如说政府铁公鸡项目,其实反而呢加剧了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所以我们讲,现在调整经济结构,所以我们说呢,从调整经济结构角度来看,比如说我把资金收紧一些,那么使得这种以投资拉动那种固定资产投资,包括一些高能耗的一些,比如说产能过剩的一些大型企业,让他们获得资金更困难,我们讲货币收紧以后肯定会起到这方面效果。
主持人:所以这个结构调整还能起到一些作用。
郭田勇:对,同时其实我们认为这些中小企业也好,包括一些创新型企业,他们其实对资金,他们承受资金的成本,高成本的资金的能力会更强一些,比如说银行给他放高息贷款,利率高一些,他们接受,他们能承受,那么这样的话,其实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可能我们认为在货币收紧以后,那么中小企业未必说比以前更难融资,从现在银行层面来看,我们注意到,有很多银行,现在由于资金收的比较紧,他现在连一些就是低收益的这些资产就尽量的少配置,比如我们有很多购房人都抱怨,说以前买房子打七折,后来八五折,现在八五折都打不到,有的银行按照基准利率贷款他都不愿意贷。
张鸿:对。
郭田勇:因为什么,因为他觉得放给你,可能他并不担心风险,但是他的收益低,那么他现在要挖一些能够给他带来高回报的,比如说我能够以基准利率超过他一块的利率水平贷款,所以我刚才讲这个事情要辩证来看,那么也可能在这种资金面收紧的情况下,一些附加值比较高的,对资金成本承受力比较强的一些高新技术类的企业,一些中小企业反而更容易会得到贷款,有这种可能性的。
主持人:那么说到中小企业,对于他们融资的问题,那对于市场其他还有哪些方面会受到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这样的影响?
——要减少对中小企业的伤害
张鸿:郭教授其实刚才说的意思就是说在这种重压之下,可能那些有创新能力的,盈利能力比较强的中小企业反而会脱颖而出,这样也就是说压力很多时候可能会变成动力,但是现在确实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这样的一个贷款的难题,当然周小川行长也说了,这不是最近才面临的难题。
主持人:一直以来都有。
张鸿:一直是难题,但是最近呢我看了一个报道,就是说大型的央企,他们可能,利率,现在贷款利率基本上都是上浮的,很难拿到基准利率的贷款,但是比如说10%,那可能上浮10%的都是大型的央企,国企等等,然后呢20%到30%的可能是什么,就是说极个别的一些大型企业,就是一些上市类的股份银行,他一般给大型的都是上浮20%到30%,中小企业会拿到多少呢,40%到50%的上浮,也就是说虽然我们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很强,但是这个压力确实是很大,而且特别是由于那些,就是缺少抵押物的,然后又是小额的信贷,甚至会达到60%到70%这样的上浮,所以有一个数字不得不再次重复,就是工信部,去年就透露了一个数字,中小企业在中国占了99%,他们给GDP的贡献是60%,给税收的贡献是50%,给就业的贡献是80%,所以在我们谈调结构的时候,当然从银行的角度来说,他理性行为他会选择那些还款能力更强的,更稳定的,包括地方政府,但是我们怎么才能通过这样一轮紧缩来尽量少地伤害到,继续伤害到那些中小企业,我觉得这个确实是我们调结构的时候要考虑的。
主持人:那么关于这样一个话题,我们再来听一下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他们有怎样不同的观点。
曹远征(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我想可能对企业都会产生影响,但是对中小企业来说是,我们说中小企业最重要是它的资产负债表中间的资产不足,所以他表现在融资安排中间,特别贷款中间,质押品不足,中小企业的融资的问题的出路还不在于商业银行贷不贷款,而在于他如何增加股本,所以其实资本市场的发展,PE,乃至风险资本的投资发展,也可能对它更为重要。
主持人:我们看到一段时间以来连续的加息,连续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目的是在于要收缩流动性,同时控制通胀,那么未来一段时间货币的政策走向将会怎么样?进一段广告,广告回来我们将会和两位评论员继续进行讨论。
解说:控制通胀成为首要目标,货币手段能否有效抑制通胀?未来调控空间还有多大?《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欢迎继续收看《今日观察》,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央行今年以来的第四次,连续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我们知道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所处的经济形势也是相对比较复杂,同时面临的压力也很大,那么控制通胀压力已经成为我们首要的经济任务,接下来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了解一下它出台的相关背景。
解说:近期,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陆续出炉,一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9.7%,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4%,衡量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PPI数据,3月份同比上涨7.3%。
如何更好的处理保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间的关系,是对宏观调控的一大考验。
夏斌(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当然不排除仍然有加息的可能性,至于什么时候加息,加多少次,还是要根据经济金融,以及国家的形势来定,而且在我们的宏观调控中间,我们的手段不仅仅是个价格手段,我们更多的还是采用数量手段,调控的工具箱中间,价格手段和数量手段的配合,是一个根据情况来定的一件事情。
解说:13号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多种价格和数量工具,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社会融资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合理调节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的比例,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既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又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合理需求。去年以来,央行已累计加息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0次,公开市场操作也很活跃,这都是在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
新华社援引专家的观点,因为通胀压力持续存在,我国正处在货币收紧周期的初始阶段,预计年内央行会再度加息,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同时政府会采取更多的行政措施来抑制食品价格上涨并采取进一步的紧缩政策来降温房地产市场。
主持人:我们看到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是上涨了5.4%,也是创下了32个月以来的新高,所以说控制通胀仍然是我们下一步的首要的经济目标,那么对于货币政策的调整,我们还有哪些问题,或者是说我们还有哪些棋子可以走,可以来进行解决?
郭田勇:首先我想,我们现在这种稳健的,其实这种稳健也就一种相对以前来讲,我们叫相对收紧的这种货币政策还是要继续坚持的,因为现在地方,很多有这种要求放松的呼声比较强,但是由于现在通胀压力的确非常大,我们看到呢,有一种说法就是说货币政策对应对通胀也不一定完全有用,就我相信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同一种说法,你比如说对于输入型通胀,或者说对于如果我们粮食突然减产,导致这种供给方面出现短缺,价格上涨,你完全依靠货币政策可能控制不了它,但是我们要注意到,如果我们不消除这种货币,偏多的一种环境的话,那么输入性因素,供给因素,再加成本推进型的因素,再跟你货币总的存底偏多,一会合,就容易发生混合型的恶性通胀,所以我们讲,我们从货币政策上我们一定要采取这种相对收紧,所谓要消除通胀形成的货币因素。
主持人:其中的一个因素。
郭田勇:这点非常重要。所以从未来来看呢,我们认为央行无论在数量型的工具,还是价格型的工具上,未来都有继续调整的空间的,当然了,现在可能在数量型工具上,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大家可能更容易达成共识。
张鸿:相对容易一点。
郭田勇:加息问题上其实央行是有顾虑的,一个就是说在对于经济增长,比如成本,融资成本升高,但是这可能不是主要的,他最主要担心可能是热钱方面的问题。
主持人:它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了。
张鸿:加息这个工具很纠结,包括热钱,包括咱们说地方融资平台,就是地方负债,很多地方它是欠了银行钱的,所以你一加息的话,他的成本就会增加,那接下来怎么发展,这也是一个问题。所以现在我们谈到的就是说我们对货币的收紧的预期其实已经存在了,这个没有任何问题,包括这次你说星期天加的,提的,其实大家都预计说星期五会不会加,所以大家都能猜得到这个预期,但是这个预期并不替代大家对通胀预期的担忧,就是说你,那怎么办,就是政府在出台政策的时候你自己首先要有信心,然后你要明确你的目标,包括我们说房地产调控等等这些政策;第二就是说我们要让我们每一个经济体,包括个人,都要有信心应对,那怎么办呢,就是你政府能不能,除了货币政策你能不能减点负,现在咱们谈到的就是个税免征额,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个税起征点,其实也是一个方面,包括对中小企业,它融资困难,但是能不能减点税,让它更有活力一点,包括很多境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他们的一些,就是向老百姓直接分红,这样的一些措施,我觉得你如果能让大家能够口袋里稍微腰包鼓一点的话,可能应对通胀的信心也会足一点。
主持人:那么关于这样一个话题,我们再来看一下通过短信和微博对于这样一个话题我们的评论员他们的会有怎样不同的说法。
解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从二季度需对冲规模增长看,央行应会继续并用央票发行及提高准备金率进行常规性对冲。3月份物价压力上升,意味一度力度稍缓的三率(准备金率、利率、汇率)齐发的紧缩政策组合会再现,物价在5%上下波动会延续到三季度,外部因素引发的输入性压力,逐步成为通胀主要动力。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吴晓求,虽然侧重用数量工具对冲流动性以抑制通胀思路正确,但在目前复杂的环境下,仍不断紧缩,心存担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鉴于信贷供求关系持续紧张和中小企业流动性偏紧,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堪忧,考虑到当前信贷供求偏紧、实际执行贷款利率已经上浮较多,加之中美利差扩大会加剧资本流入,未来加息会较为谨慎,不排除年内还有一次0.25个百分点加息的可能。
主持人:那请两位评论员给我们预测一下,下一次调整会在什么时候?
张鸿:很难说,按照一个月一次调整准备金率的话应该是下个月的中旬,但是利率是不是会很快,“五一”前后就会出来,按照咱们利率基本上现在是放假最后一天下午五点左右,就是“五一”还有一个假期,那我想其实无论是调准备金率,还是利率,其实都是工具,就像锤子和扳子,那我们在用它的时候就要知道这一锤子下去大概有多重,能承受多少,所以我想我们无论提高哪个率,都要提前的测算好,就像咱们房地产调控的时候,银行说有压力测试一样,你测试出来大概我这一下下去以后,热钱会进来多少,我能不能忍受,地方政府的负债会增加多少,国企的负债会增加多少,我们能不能忍受,中小企业会怎样,受到哪些影响,出口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我能不能忍受,那我想我们只要这些心里有数了,下手就会准,心里就会有底。
郭田勇:我们想如果,可能看央行的准备金率,如果我们讲具体技术分析看两个指标,一个是公开市场上到期的资金量,另外一个就是说当月央行外汇占款的一个突发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