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中国宝安曾有过一波接近翻番的行情,市场炒作的是其“石墨烯概念”,公开消息来源是国泰君安等四家券商的研报,然而事后公司自己的澄清公告中却说所谓的石墨矿其实子虚乌有,随后中国宝安股价下跌最多近三成。近期一系列由券商研究报告引发的争议不断,甚至有部分投资者因此起诉券商。市场人士认为,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研究机构公开报告的监管。
券商“大话研报”频出
据报道,上述中国宝安事件发生后,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已经收到了20多位投资者的投诉。无独有偶,继中国宝安之后,日前又有媒体报道,有股民在阅读了日信证券发布的关于宁波联合的报告后,误认为公司拥有巨量锑矿储量而购买了其股票,结果出现亏损。 回顾以往,券商发布“大话研报”并不少见。2008年初,钾肥概念炙手可热,冠农股份股价一路扶摇直上,信达证券分析师郭荆璞对该股给出2008年超过564元的目标价。结果冠农股份在当年2月25日冲上96.9元的历史高位后便一路下跌,昨天该股收于29.45元,即使按三年来复权计算,股价也不到58元。 如今,类似的报告依然不少,是否精准还要靠时间证明,但报告本身夸张的结论的确吸引人。申银万国日前刚刚发布研报,将恒瑞医药与1985年日本的武田制药做对比,称其未来十年市值有望增长十倍,预测2013年目标价109元-125元。昨天恒瑞医药收盘价47.14元。中信证券日前发布的中国联通报告,将其年内目标价调高到11元,按昨天中国联通收盘价5.94元计算,年内还有85%的上涨空间。
研报结论的猫腻
一位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一般来说,券商研报的套路是根据公司业绩来推算目标价。他举例说:“如果A公司去年每股净利润为1元,今年预计为1.5元,那么净利润增长率预测为50%,再根据当年该公司的市盈率,可以推算出一个目标价。” 对于一些券商发布包含不实消息的研报,该人士表示,作为市场的前瞻和预测,券商要格外谨慎。“在报告中对于给出结论的前提一定要明确说明,究竟是基于什么条件什么背景,才能给出这样的目标价和评级,否则很容易误导股民。”他认为,作为研究报告的发布者,券商同时还经营着自营盘,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联,也增加了券商发布虚假报告的可能,因此券商发布报告也应斟酌慎重。而作为投资者在看公司研报的时候,一定不能断章取义,要把券商提到的相关前提条件看清楚。
索赔难度不小
对于投资者而言,因看了不实研报购买股票亏了本,到底能不能索赔?券商研究报告都附有《免责声明》,这是不是增加了投资者索赔的难度?此前,有律师表示,如果券商报告确实存在“事实审查”错误,那么投资者可以索赔,所谓《免责声明》也是“霸王条款”。然而,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南京分所的律师徐培则提出不同的观点。 徐培认为,从券商层面上讲,如果发布的研报存在错误,内容不实,应该由监管部门进行查处。根据《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规定:“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发布证券研究报告,应当有效防范利益冲突,公平对待发布对象,禁止传播虚假、不实、误导性信息,禁止从事或者参与内幕交易、操纵证券市场活动。”此外,《证券法》也明确规定:“禁止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证券交易活动中作出虚假陈述或者信息误导。” 从投资者层面而言,徐培表示,投资者选股的决策是一种自主决策,研报只能作为参考,“因为投资者和券商之间没有协议,也没有合约,因此不存在侵权和违约,案由不明确,所以投资者要打赢官司难度很大。”徐培表示,券商如果发布包含不实信息的研报误导了投资者,应该由监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