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不能再这样管下去了
——一位教授官员眼中的食品安全
2010-12-21   作者:记者 邓卫华  来源:经济参考网
 
【字号

    从年初海南省的“毒豇豆”事件,到上半年发生的青岛“毒韭菜”事件,再到延续三年至今仍频频现身的“三聚氰胺奶粉”,我国食品安全从田间地头生产的源头、到流通环节中的农兽药使用、再到工厂加工中的添加剂管理,依然存在较多的漏洞。
    日前,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食品工程专业教授曲径,这位曾经担任全国首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示范区”——山东省乳山市分管食品安全副市长、至今仍担任威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调研员的教授官员,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讲述了他数十年来从事食品安全管理与研究的看法。以下是他的自述:

    让无知者有知 食品行业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亟待建立

    案例点评:最近,湖南省湘潭市远山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乳酸玉米奶被发现三聚氰胺超标,湘潭市和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验结果显示,“远山乳业”使用的青海“东垣奶粉”三聚氰胺含量严重超标,达每公斤68毫克。回想起2007年到2008年,以三鹿奶粉为主的三聚氰胺奶粉曾经造成多名儿童死亡、近30万儿童受害,给众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更令我感到心痛的是,时任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在案发后辩诉时表示,她对技术问题并不太懂,相反,她是过于轻信欧盟一则报告中“每公斤奶粉含有低于20毫克的三聚氰胺是安全的”这一说法,从而出现了重大决策失误。
    一个从事奶粉生产经营管理多年的大型企业负责人,即使在接到众多用户的不良反应和投诉后,却依然轻信欧盟一则报告中的错误说法,充分暴露出其对食品安全管理的无知。而目前,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食品行业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仍有不少食品企业的高管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常识。
  除了由包装加工类食品引发的食物中毒,餐饮行业发生的食物中毒也不容忽视。我国每年发生在餐饮酒店的食物集体中毒事件见诸媒体报道的都有数十起,而且这些见诸媒体的大多是急性食物中毒。相反,那些慢性中毒和个体中毒的事情许多都被忽视了。食物中毒的原因较多,包括食物腐败变质、细菌性食物中毒、寄生虫引起的食源性危害、食品中天然有毒物质等,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掌握不好就可能引致食物中毒。
  对策建议:我国应尽快建立食品行业执业资格准入制度。食品行业关乎人体健康乃至生命,制度的建立应该严格,配套的资格考试应该具有较高的门槛,类似现在公信力较高的司法考试。
  目前,我国在餐饮行业已经建立起营养师制度,显然,保障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比营养来得更为重要,建议在大中型餐饮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中强制推行食品安全师驻企制度,在小型企业中建立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师培训制度。

    建立“第三方调查”力量 破除传统调查“潜规则”

  案例点评:年初发生在全国众多地方的“海南毒豇豆”事件,是另一件充分暴露出我国有关地方和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环节“自己不作为、同时还不希望别人作为”弊端的事件。
  海南“毒豇豆”事件的发生,源于今年1月25日至2月5日,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英洲镇和崖城镇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此后,全国各地加大对海南豇豆的检测力度,又有多个地市发现海南豇豆残留高毒禁用农药,除了水胺硫灵外还有甲胺磷。令人奇怪的是,海南省三亚、乐东县、崖城镇三级农业主管部门为此展开专项调查,在近半个月的时间里居然都没有发现违规销售高毒农药的情况。而媒体记者在采访中却跟随农民买到了水胺硫磷,并轻而易举在崖城镇的柜台上找到了禁售的高毒农药甲胺磷。
  更可气的是,三亚市农业部门有关人员还对武汉市农业局曝光海南“毒豇豆”的做法“十分不解”。三亚市农业局农技服务中心一位负责崖城地区豇豆检测的检测员说,这等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事实上,外省的很多运进海南的蔬菜也会被查出问题,例如白菜有机磷超标,但按照通常做法只限于“内部通告”,这已经是业内的“潜规则”。三亚市农业局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周庆冲也认为,按照常规,兄弟单位应该打个招呼,他们可以派技术部门下基层调查,严控源头,但兄弟单位这次的做法“太不够朋友”,不仅没有给三亚市留面子,也没有给农业部留面子。
  如果说,三亚市三级农业部门在近半个月的时间里没有发现禁用的高毒农药还仅仅只是“自己不作为”,那么指责武汉市农业部门这种“不希望别人作为”的监管思维和“潜规则”就更令人气愤。连执法部门监管这样一条安全的底线都“失守”了,难怪人们说现在是“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中没数”。
  对策建议:目前,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国家已经成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充分表明了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但问题在于,食品安全委员会传导到基层,缺乏一个传统力量之外的有力抓手。
  建议国家在建立食品行业执业资格准入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由食品安全师、媒体记者等组成的监督调查专家库,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作为“第三方力量”独立介入调查并直接向食品安全委员会报告,否则“潜规则”可能会架空食品安全委员会,而中国的食品安全将继续面临“潜规则”导致的灾难——民众身体健康受损、食品出口行业受损、中国形象和声誉受损……

    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 责任追究要严厉更要公开

  案例点评:今年食品安全领域还有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情,就是清明节前后发生在青岛的“韭菜中毒”事件。事件本身不算大,共有9人因此中毒,没有造成人员死亡。
    但之所以让人感到痛心,就在于不合格韭菜的产地,除了高密市夏庄镇、河崖镇,还有鼎鼎大名的寿光市稻田镇。说实在话,就是“寿光市”这三个字刺痛了我的心。一个几乎拿遍了中国所有有关农产品种植、交易及安全最高荣誉的地方,却栽在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韭菜种植上。
  消费者在质疑,到底我们还能相信哪个地方的农产品;而寿光市稻田镇的农民刘志学当时也在惋惜:“‘毒韭菜’把寿光韭菜都给拖累了,我家种的韭菜从来没有打过高毒农药,现在卖不出去,白白受损失。”
  更让人痛心的是,关于毒韭菜事件的处理,后来便没了有关责任人处理的下文,至少我在媒体包括网络上都没有找到公开报道处理责任人的情况。所以只能推断,要么没有处理;要么即使处理了,也是“内部处理”。
  这让我想起了2008年震惊日本朝野的“毒大米”事件——即将含有黄曲霉毒素、杀虫剂甲胺磷等有害物的工业用米销售为食品用米,尽管日本农林水产省及厚生劳动省表示,没有收到以问题大米为原料的食品损害人体健康的报告。
  但此事发生后,却导致日本毒大米代理商、奈良县广陵町一家米谷销售公司的社长中川昭一在家中自杀,日本农林水产部大臣太田诚一也因此辞去职务。
  两相对比,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的食品安全总是让领导和老百姓的心都悬着了。如果对相关责任人没有严厉的处罚,我们的食品安全将很难找到“一条光明的出路”。
  对策建议:食品安全管理,重在基础和基层。农产品安全是食品安全最重要的源头,实施以县为单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是保障农产品安全和食品安全一条不错的路子。
  在行政级别相同的情况下,县域负责人对本县域的控制力明显强于一般的部门负责人。从2007年到2010年上半年,我出任乳山市副市长,在乳山市推行“管理无盲区、投入无违禁、产品无公害、出口无隐患、百姓无担忧”的“五无目标”区域化管理,建立起以镇为功能区域、以企业为管理中坚、以村为基本单位的责任落实和追究体系,严格农兽药市场准入和流通管理,90家经营店因此停业,2人因销售违禁农药被治安拘留。
  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的核心,就是在基础环节截住违禁农药进入所辖区域的路子,在基层环节加大对农民安全种植特别是安全用药的培训力度,关键在于“真抓实干”。与我国现行行政管理制度相契合的区域化管理模式,加上在责任追究上做到“严厉与公开”并重,可以较好地防止“寿光稻田镇毒韭菜”重现市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食品安全,监测应走在前面 2010-11-11
· 恶性营销在食品安全伤口上撒盐 2010-10-22
· 食品安全,政府该负什么责 2010-09-06
· 李克强:食品安全问题多发地区要问责 2010-08-19
· 食品安全绕不过去的个人送检 2010-08-13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张健:保障基本民生政府责无旁贷·[思想]孙兆东:CPI“破5”缘何加息迟滞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