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彩电企业纷纷公布了上半年业绩报告,整体盈利状况不容乐观,同时却面临着400万台之巨的库存。此时外资彩电整机却出现了20%至30%的大幅降价,彩电市场新一轮价格战一触即发。 笔者认为,当前外资企业正通过有计划地调控彩电面板和整机价格,不仅使国内彩电企业背上沉重的库存包袱,而且还使国内企业处于亏损的边缘,这充分暴露了国内企业的缺屏困境。 自彩电业进入平板时代后,面板资源就成为彩电产业发展的关键资源。一般来讲,面板占彩电整机成本空间的60%到70%,控制了面板资源就意味着掌握了彩电价格的定义权。对中国彩电企业而言,彩电业的平板时代意味着产业发展受制于人,因为此时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成为全球面板的主要供应方,而大陆彩电企业由于失去了CRT时代的完整产业链支撑,总体国际竞争力大打折扣。 今年以来,外资彩电企业大幅降低了产品整机的市场售价,降幅高达20%至30%。而与此同时,全球液晶面板价格快速下行,最高降幅已达17%。事实上,此次外资企业主动降价是一个战略转折点。从本质上看,外资企业不但掌握面板的定价权,还熟稔国内企业囤积面板资源的数量,因此其通过面板与整机价格的双向调整,可以通过“制造”库存的方式为中国彩电业的发展设置障碍。 一方面,国内彩电企业大都抢在产品销售旺季之前采购大量面板资源,以应对季节性放大的市场容量,一般此时面板价格处于高位。而待国内企业完成采购后,外资企业就大幅拉低面板资源价格,使国内企业采购的面板资源背上沉重的“成本差”,最终形成库存产品。另一方面,由于掌握面板资源的定价权,所以外资彩电企业在面板销售环节已实现盈利,而彩电整机只是作为其钳制中国彩电企业的工具。在产品销售旺季到来时,外资彩电企业通过大幅拉低产成品价格,使国内企业的市场销售受阻,这加剧了国内企业的运营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国内彩电业几百万台的库存实为外资企业设计“制造”的。 巨大的库存使国内彩电企业背上了沉重的成本包袱,而这是导致国内彩电企业业绩集体不佳的原因。在当前外资彩电企业整机价格大幅下调、国内企业面临巨大库存包袱之时,国内彩电业或将被迫面临新一轮价格战。但这新一轮的价格战与CRT时代中国彩电企业主动发动价格战,将外资企业驱赶到狭小的利润空间中有着本质不同。如果说此前的价格战大都是中国彩电企业主动挑起的、争夺市场份额的驱逐战,那么当前国内彩电企业参与的价格战就是被动应对的、维持企业生命的市场退缩战。由此看来,当前彩电企业潜在的价格战风险实质上是外资彩电企业提前设定的,这更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彩电企业保有大量在价格高位时吃进的面板资源以及整机产成品,这极大地降低了整个产业的流动性。而当前国内企业掀起的面板投资热潮却兼具资金与技术密集的特点,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旦这些库存原材料及整机难以及时变现,整个行业的运营风险将大幅提高,企业也就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面板建设,这样国内企业在短期内就难以冲击外资企业的技术及面板优势,外资企业依然可以利用面板资源钳制中国彩电业。从这个意义上讲,外资企业在此时拉低面板价格并大幅降低终端整机价格,实际上就是要让国内彩电企业形成大量库存,以达成其战略遏制的目的。 从战略层面讲,价格战是最低层次的竞争手段,使企业无法回到竞争原点,并严重透支未来的市场竞争力。当前国内彩电企业参与的价格战更多的是缺乏产业关键资源控制权的无奈之举。从当前国内彩电企业的经营现状可以看出,如果不能掌握面板这一彩电产业的关键资源,国内彩电企业仍难以实现自主发展。因此,对中国彩电企业来讲,掌握面板资源的自主制造权是整个产业实现战略提升的第一步。目前熊猫6代线将在今年全面投产,而TCL集团的8.5代生产线也在紧张建设中,国内彩电业迈开了战略“解套”的第一步。 种种迹象表明,单纯依靠制造产品决胜全球电子市场的时代已经结束。对中国彩电业而言,要真正提高整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整合政府、研发机构以及整机生产企业等多方力量,构建官产学研的组织一体化,形成产业合力加速推动国内的产业链建设,只有这样,我国彩电业才能真正摆脱外资的技术钳制,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