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在商务部主办的“2010中国进口论坛”上,多位专家谈到目前扩大进口、平衡贸易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他们均表示,无论是从平衡贸易、减少外汇储备风险的角度,还是从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角度,重视进口都无疑是一项外贸领域重要的战略布局。 过去十年间,中国的进口速度一直在加快。从进口量来看,中国已经连续多年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据商务部统计,中国货物进口贸易从1978年的109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万亿美元,增长了92倍。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每年新增进口规模均接近或超过千亿美元,如此大的进口增量可以说是举世罕有的。 从开放程度来看,2010年中国进口关税总水平降至9.8%,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46.6%的平均关税水平。今年,中国还进一步降低了部分原材料以及最终消费品进口关税,从7月1日起,分步对最不发达国家给予零关税待遇。在非关税措施方面,中国目前已经全部取消了进口配额管理商品。 从消费潜力来看,200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2.53万亿元,按今后10年年均增长10%计算,10年后将达到32.5万亿元,将有20万亿元的消费增长空间。 其实,中国进口面临的问题,并非“数量”和“开放程度”的问题,也不是“后劲不足”的问题,而是“质量”和“结构”的问题。 先看看中国这些年的进口主要是什么。首先是资源、能源、农产品。虽然中国一直是铁矿石、石油、铜、粮食等资源的世界进口大国,但是一直面临“中国买什么,国际市场就涨什么”的尴尬局面,其背后是中国这个进口大国在国际定价权上的“失语”。 其次是零部件和半成品,这正反映出一个事实——中国的进口需求很大一部分是由出口带动的。长年以来,中国的外贸以“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为主,依托的是进口零部件在中国进行组装后再出口的“低附加值”模式,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无法分享全球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带来的好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劳动者长期以低廉的劳动价格补贴发达国家消费者,让他们享受到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 进口的尴尬也直接传导到了出口环节。由于我国经济对进口资源能源和零部件依赖程度较高,在内外部需求共同刺激下,我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上半年持续大幅上涨,而出口商品价格又受到激烈竞争制约,出口利润被大大压缩。 扩大进口并不只是单纯地增加进口量这么简单,也不仅是喊喊口号、表表姿态的事情。中国最需要进口什么?重要资源和大宗商品进口的市场风险能否分散和对冲?国内企业能否消化进口的技术并投入再创新?出口贸易伙伴能否放开对某些产品出口的管制?这些都是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笔者认为,重视进口的本质应该是调整中国当前的进口结构,让能够满足中国当前经济转型需求的资源进来,让真正符合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特征的技术进来,让中国消费市场确实需要又能承载的商品进来。这次的全球金融危机可能是世界市场格局改变的拐点,也是各国对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反思的起点。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外贸应该如何转型,中国的进口应该做何调整,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