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不要一受委屈就回家喊妈妈
    2010-03-03    作者:刘道彩    来源:红网

    轰轰烈烈的贺岁档以突破30亿元票房的成绩落下大幕。据统计,仅《阿凡达》和《2012》两部好莱坞影片就切走17亿元左右的贺岁蛋糕,近50部国产片为10多亿元打得头破血流,只有寥寥几部盈利。为次,业内人士呼吁中国电影实施“档期保护”,让国产影片能够在贺岁档期避开进口大片。(3月2日《新闻晨报》)

    根据多年来的“行业规律”,每年贺岁档开始之初的12月,内地市场不得有进口分账新片上映。今年第一次“开门”就放进了“老虎”,引来电影人抱怨声一片。
    诚然,贺岁档是近年来精心培育起来的电影空间,也是票房产值最高的档期。面对好莱坞大片的冲击,采取一定保护措施是必要的,但问题是像《阿凡达》、《2012》这些观众期待的国外大片,我们没有理由将其拒之门外。一旦引进,不管放于何种档期,都会对国产电影带来冲击,而且,这种冲击会随着我国电影业的发展越来越常态化,关键是国产片要尽快增强自身“体质”,提升应对外来冲击的能力。
    正如媒体所警告的,国产电影不能像个孩子,一受到委屈就回家找妈妈,妈妈庇护一时不能庇护一世。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故事片的年生产数量达到四百多部。跻身电影大国的我们不能患“软骨病”,更不可能关上门搞电影,否则永远也成不了电影强国。
    不仅如此,对于国产贺岁片来说,即使没有好莱坞大片抢市场,每年的贺岁档也会有大量的电影商亏损。以今年为例,50余部影片齐聚贺岁档,平均一天多就有一部电影上映。扎堆的贺岁片,不仅给观众有选择地观看提供了依据,也给电影商们抢占市场份额摆下了战场。恶战的结果自然是相互消耗,部分商家被淘汰,造成人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贺岁档现象折射出中国电影繁荣表象下的多重危机。除了档期开发不平衡、院线建设不够科学合理等,更糟糕的是电影人的功利与浮躁。现在的电影动辄就是大制作、大牌演员撑场;内容同质、互相跟风;在宣传推广上极尽炒作之能事,在电影质量上却不肯下苦功。近年来,我国虽然也不乏票房大好的电影,只是观众走出影院后,总少不了口水滔滔、骂声如雷。诸多功利驱使下的短视行为不仅无关文化推广与体制构建,也忽视了电影竞争力的提升与背后的发展风险。
    《阿凡达》等电影的成功告诉我们,电影的成功不仅靠闪光的票房数字,更需要观众的口碑和认可。电影人不要迷信贺岁档,要理性看待档期,只要影片质量过硬,放在淡季也照样创造票房佳绩。

  相关稿件
·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推动中国电影产业改革 2008-02-21
· 喧嚣过后 中国电影用什么来支撑繁荣 2007-11-07
· 第2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揭晓[图] 2007-10-31
· 观影方式多元化反倒挤占中国电影票房 2007-06-29
· “中国电影万里行”活动在北京启动 2007-05-25